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9054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右江医学》 2011年第3期
     4.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在DPN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机体高血糖状态下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神经内膜生成的NO、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增多,体内抗氧化和促氧化失衡,促氧化作用增强,直接造成神经组织和细胞的毒性反应。正常生理水平的ROS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细胞黏附及免疫反应的作用,一旦ROS大量产生就会导致细胞损伤,信号传导途径倾向于损伤性反应,发生恶性循环造成更多的ROS生成,最终导致DPH等并发症的发生。Teruyuk iUsui 等[13]研究表明AGEs在体内的大量蓄积可以通过氧自由基团对组织产生损害,而氧化应激等因此也可能影响AGEs的体内堆积。过氧化亚基阴离子(ONOOˉ)等氧化应激产物可通过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的过度表达造成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能量耗竭而引起周围神经组织损害,坐骨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4]。另外线粒体DNA对氧化应激尤为敏感,氧化应激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变线粒体内能量调节,如产生的O2-和ONOO-抑制必需蛋白质向线粒体的输入并使其在胞质内降解、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色素C和细胞凋亡等,神经元无法获得大量能量而造成神经元损伤,其功能丧失又将迅速启动坏死或凋亡机制,促进神经元和神经膜细胞的坏死、凋亡。

    二、综合治疗的药用选择

    1.纠正代谢紊乱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可有效抑制AR活性,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治疗DPH较理想的药物,动物实验[15]表明具有较强醛糖还原酶体外抑制作用的水飞蓟素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山梨醇含量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