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729988
高龄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右江医学》 2008年第6期
     高龄脊柱结核治疗的根本方法和新进展

    全身抗结核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根本治疗方法,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由于高龄患者体内含水量减少,肝肾功能有所降低,使药物半衰期延长,清除率较慢,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加上患者血浆白蛋白偏低,游离药物浓度偏高,易发生毒副作用,故药物用量应减少[1]。有条件者可作药物浓度监测,指导用药治疗。如利褔平300 mg/d,异烟肼200 mg/d,乙胺丁醇0.75 mg/d,吡嗪酰胺1.0 mg/d。有多种合并症是高龄患者的最主要特点。糖尿病患者因其身体抵抗力下降,结核病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4~8倍[16]。糖尿病合并结核的抗结核治疗,很大程度取决于血糖控制,若血糖稳定,则病灶易愈合[17]。高龄结核病患者多消瘦,对胰岛素敏感,易发生抵血糖,所以术前使用胰岛素时,将血糖控制在7.9~11.1 mmol/L范围内,不宜使血糖过低。在高龄脊柱结核患者中,其原发病灶肺结核多呈活动性,应注意肺部结核的治疗。查呼吸功能在正常范围方可手术。骨质疏松在高龄患者中常见,加上长期活动限制,亦可使病情加重,术前要仔细阅片,明确术中椎体能否承受螺钉固定。重手术、轻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一个老问题。而外科治疗仅为治疗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辅助疗法。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是局部化疗的理想途径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