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501005
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右江医学》 2007年第4期
     2.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价 ①肢体训练:可以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和抑郁的发生率。具体做法是[22]:急性期保持患肢功能位,如肩外展50°,内旋转15°,前屈40°,适当背伸,指半屈,髋、膝伸或微屈,用支架防止足下垂及内、外旋转。每2小时给予变换体位一次,骨突处给予按摩。生命体征平稳后轻揉肢体,以身体近端至远端的顺序进行被动运动,重点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腕、指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或外翻,2次/3 d,每次3遍。恢复期:行走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低到高。方式由被动到主动,辅助到自主进行。顺序为: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②自我护理训练:有学者[23]认为应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功能。自护学说其内涵在于强调患者在康复中的主体作用,当患者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时,护士给予完全性的补偿护理,当患者丧失部分自理能力时,护士应给予部分补偿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情感和信息支持护理。所以引导患者从穿衣、解扣、洗脸刷牙、进餐、用厕等进行练习,并对患者每一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行为替代达到适应日常生活,如一侧肢体瘫痪者经锻炼后对侧的肢体可变得更为灵活,另一方面经过治疗后受累的神经功能达到实质性、渐变性的恢复。这样通过应用自我护理理论指导,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成为主动参与,缩短病程,减少了并发症,加速了肌体康复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