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34923
男性不育症者精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罗日有
第1页

    参见附件(252KB,2页)。

     【摘要】 目的 调查男性不育症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8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PCR检查,从中查找支原体、衣原体,同时评估其与83例正常生育男性的发病率。结果 男性不育症患者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为46.37%,对照组(生育组)感染率为15.6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继发性不育症感染率高于原发性不育症(P<0.01),年龄分布以30~39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 男性精液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能对男性生育产生一定的负影响,必须针对其进行检查和治疗。

    【关键词】 男性不育;支原体;衣原体;调查分析

    目前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已成为在我国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所引起的NGU占79.39%[1]。UU、CT不仅可以引起NGU,还可导致附性腺感染,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等,甚至侵入到精液,使精液质量发生改变,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发生男性不育症。本文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386例男性不育症者进行UU、CT检测,评估UU、CT的发生率,分析精液UU、CT感染与男性不育的联系。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38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男性科门诊。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28.5±5.2岁,不育时间1~13年,平均2±7.5年,其中原发性不育症305例,占79.02%。继发性不育81例,占20.98%。选择同期已生育男性83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29.3±6.0岁。诊断标准根据WHO标准,婚后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排除女方因素的男性不育患者。

    2.检测方法 嘱患者禁欲3~7天,用手淫法留取精液标本,每例提取2份,1份作精液CASA,1份作微生物检测。全部病例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对合并附性腺感染者,除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外,作前列腺液常规镜检和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UU、CT检测。

    3.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男性不育症组与对照组精液UU、CT感染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不育症组UU、CT总感染率为46.37%,对照组15.6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26.64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男性不育症组UU、CT感染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2.原发与继发性不育症精液UU、CT感染情况 从386例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中,共检出UU或CT感染者179例,占检查总数的46.37%,其中UU103例(占57.54%),CT48例(26.82%)。原发性不育症305例,患病124例,患病率为40.65%;继发性不育症81例,其中患病55例,患病率为67.90%;两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19.105,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继发性不育症发病率高于原发性不育症(见表2)。

    3.男性不育症UU、CT感染的年龄分布 在各年龄组中,UU、CT及混合感染均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感染率达47.49%,其次为20~29岁年龄组,感染率为26.82%,第三是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为18.99%,最低为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为6.70%(详见表3)。

    表1 不育症组与对照组精液UU、CT感染的比较(略)

    注:两组总感染率比较,P<0.01

    表2 原发与继发性不育症UU、CT感染的比较(略)

    注:UU+CT为一患者同时检出UU、CT(混合感染);※两者总感染率比较,P<0.01

    表3 男性不育症UU、CT感染的年龄分布(略)

    4.伴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情况 本组中伴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94例,占24.37%。有非淋菌尿道炎35例,慢性前列腺炎43例,慢性附睾炎(附睾结节)14例,附睾睾炎1例,附睾脓肿1例。

    讨论

    目前,相当多的研究表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与男性不育症密切相关。国内外报道,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中UU、CT阳性率分别达到39%和2.7%[4,5],Naessens等[6]认为,如果精液中存在UU感染可显著降低精子数和精子活率,Fowlkes[5]检测了625例原因不明的男性不育精液标本,发现其中39%UU培养阳性,精液中精子密度降低,而且精子形态及活力明显异常。椐Custo GM和Queseda EM报道,CT感染可造成精液参数异常导致男性不育,通过抗菌治疗可有效根除CT感染,提高精子质量[7,8]。然而也有研究者发现精液UU、CT感染与精液参数异常无关[9,10]。

    本组在38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通过对精液UU、CT检查,发现UU、CT感染者达179例,占46.38%,是男性不育症病因中的第一位原因,说明UU、CT在不育症患者中之广泛,令人关注。我们对UU、CT发生的年龄段和继发性不育与原发性不育发生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UU、CT多见于30~39岁年龄段和继发性不育患者,前者可能与该年龄段处于性旺盛期,社会交往广和经济基础较好,而使婚外性生活增加等有关。后者与伴发附性腺感染发生率较高有关,本组中继发性不育患者附性腺感染,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占附性腺感染的38.98%。同时我们还注意到UU、CT感染者,大部分是无症状型,来诊患者许多平时无任何感染症状,只因不育来诊时才发现UU或CT感染的存在。我们认为把精液UU、CT的检查作为不育症患者的一项常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对83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UU、CT检查,其阳性率为15.66%,与男性不育症组阳性率46.37%,存在非常的显著差异。上述表明UU、CT感染与男性不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CT感染可致精子死亡和男性不育。研究显示,CT血清型E的原体(EB)比LGV生物型的EB对精子更有毒性。Hosseinzadeh等[11]进一步研究了两种Ct 脂多糖(LPS)对人精子的杀伤效应,结果显示,从两种 Ct EB制备的LPS与人精子孵育以后,两者的LPS可以与EB类似的方式诱导精子活率显著降低,死亡精子比例增加,此杀精子效应可被中和LPS效应的多聚阳离子抗生素多粘菌素B抑制,进一步证实LPS的杀精子效应。支原体如何影响精液质量及生育力,迄今尚不太清楚。但目前认为可能通过以下途径:①对精子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UU感染引起的附睾炎及慢性前列腺炎对精子头部及中段,影响精子活力和穿透卵子的能力。②UU可吸附于精子,影响对卵子的识别。吸附于精子膜上的UU,可能覆盖了精子与卵子特异性识别的部位。③氨的毒性作用:UU生长时分解尿素,其终产物是氨,而氨产生的碱环境,被认为具有致病性。④影响精子代谢:当UU吸附于精子表面时,支原体膜上的类脂质能渗入精子细胞内,不仅可以吸收其营养物质,还可以利用膜上的脂肪酸和胆固醇。这就使得UU胞浆有毒性的蛋白质和类脂质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精子的损伤。总而言之,UU、CT感染可在多个环节和多水平上影响精子的着床和妊娠,是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海红,谢晓东,赵文彬.性病门诊初诊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男科学,2004,10(7):553.

    [2]商学军,黄宇烽.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20(2):118.

    [3]郭永忠,史洋洋.深圳地区男性沙眼衣原体与男性不育[J].中华男性学,2003,9(9):708.

    [4]黄 旭,叶章群,李家贵,等.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对精子密度和活率的影响[J].中国男性杂志,2001,15(2):120-121.

    [5]Fowlkes DM,Maclod J,O'Laery WM.T-Mycoplaswas and hunman infertility:correlation of infection with alterations in seminal parameters[J].Fertil Sferil 1975,26:1212.

    [6]NaessensA,Foulon W,Debrucker P,et al.Recovevy of microorgabisms in semen and relationship to semen evalauation[J].Fertil 1986,45:101.

    [7]Queseda EM,Dukes GD,Deen GH,et al.Genital infection and sperm agglutinating antibodies in infertile men[J].Urology 1982,19:106.

    [8]Custo GM,Lauro V,Saitto C,et al.Chlamydia infection and maleinfertility;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Arch Androl 1989,23;243.

    [9]Lewis RW,Harrison RW,Domingue GJ.Culture of Seminal fluid in a fertility clinic[J].Fertil Steril 1981,35;194.

    [10]Cintron RD,Wortham JWM,Acosta A.The associatian of semen factors with the recovery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J].FertilSteril 1981,36:648.

    [11]Hosseinzadeh S,Pacey AA,Eley A.Chlamydia trachomatis-in-duced death of human spermatozoa is caused primary by lipopolysaccharide[J].J Med Microbiol ,2003,52(3):193-200.

    (编辑:崔群飞)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男性科,广西北海 536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