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851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8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杨睦富 刘宝炉
第1页

    参见附件(1286KB,2页)。

     【关键词】 心绞痛;不稳定型;中西医结合疗法;益心化瘀汤;针刺疗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2004年1月~2006年1月,笔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益心化瘀汤和针灸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单纯西药治疗作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观察病例均为临床确诊的中医科住院患者共180例,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1]标准。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治疗组男57例,女33例;年龄45~75岁,平均61岁;病程5天~8年,平均6.2年;合并高血压病者50例,高脂血症者52例。对照组男55列,女35例;年龄45~76岁,平均62岁;病程6天~8年,平均6.5年;合并高血压病者44例,高脂血症者48例。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制剂,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ACEI降血压,或作降血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化瘀汤。组方:黄芪30 g,丹参30 g,党参10 g、陈皮10 g、桃仁10 g、延胡索10 g,川芎15 g,瓜蒌实15 g,三七末(冲服)5 g。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各1次。并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内关、神门、间使、通里、大陵、曲泽;操作:运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天1次。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得到纠正。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无效:病情无好转,心电图无改善。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治疗组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3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2.96,P<0.01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该症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并以气滞、血瘀为突出表现;缓解期主要表现为心、脾、肾气血阴阳不足,其中又以心气虚为常见。因此,针对气虚血瘀的特点,临床治疗应以补虚通络为主,标本兼顾。益心化瘀汤中党参、黄芪大补元气,扶助心气;丹参养血活血,瓜蒌实清热化痰宽胸;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止痛;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气;陈皮理气燥湿化痰;三七益气通络。诸药合用,补而不滞,攻不伤正,共奏益气养心、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4],黄芪能改善心肌代谢,降低能量消耗,维持氧的供求平衡,提高心肌耐氧能力;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减慢心率,抗动脉粥样硬化,镇静止痛等作用;瓜蒌实可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消耗氧量,并具降脂作用;当归、陈皮、川芎、红花均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此外,针刺内关、神门等穴位,可通经络、宁心安神,有效改善心悸、胸痛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本观察表明,益心化瘀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73-1378.

    [2]韩 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236.

    [3]董昆山,王秀琴,董 凡.现代临床中医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95.

    [4]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71.

    (编辑:潘明志)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梅州 51403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