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8102
肠道菌群状态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价值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陈渝萍
第1页

    参见附件(21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状态在其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对21例UC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UC组肠杆菌、肠球菌、梭菌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UC组有4例患者存在致病菌优势生长。结论 肠道菌群状态分析对UC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避免副作用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菌群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迄今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这些病因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精神及心理等多种因素,不论何种因素所致,肠道局部黏膜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局部微环境改变,本研究选取确诊的2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状态在其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UC组患者21例,均为初治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19~50岁),男14例,女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黏液浓血便,经我院肠镜及常规病理检查,符合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1]。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为33岁(24~45岁),男13例,女8例,所有病例均无慢性心肝肾疾病,近两周无急慢性腹泻、呕吐及服用抗生素病史。

    2.标本收集及培养 将患者治疗前新鲜粪便称取0.5克,用稀释液按十倍稀释法稀释至10-8,然后用滴注法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需氧菌4种(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厌氧菌6种(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梭菌)[2]。需氧菌置37℃温箱内培养24~48小时,观察每克大便所含菌落数。厌氧菌采用Gaspark厌氧罐抽气换气后置37℃温箱培养72小时观察结果计数同前。

    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结果

    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显示:UC组肠杆菌、肠球菌、梭菌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见表1。此外,UC组分别有2例致病性克雷白氏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优势生长。

    表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菌群分析结果(略)

    讨论

    在UC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肠道菌群状态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明,健康肠黏膜是能够阻止细菌致病的,肠道常驻菌群质和量的改变对UC的发生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本组资料中,UC患者和健康人类粪便菌群相比,肠杆菌、肠球菌显著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显著减少。我们知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专性厌氧菌与肠黏膜细胞密切结合,在肠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学屏障,阻止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 Kim[2]等用双歧杆菌刺激鼠的肠黏膜上皮淋巴结或集合淋巴结的B细胞,可导致IgA的明显增高,证明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还有增强免疫屏障的作用[3]。因此,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减少,将明显削弱肠黏膜对各种致病因素的防御作用。此外,在肠道常驻菌群中,肠杆菌释放内毒素,肠球菌释放外毒素,在正常情况下,细菌间彼此制约,构成肠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而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在菌群失调状态下,如本组资料所示,肠杆菌、肠球菌量的增加所导致的内、外毒素释放的增加,必然对UC患者已存在的肠道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组资料中,还有4例患者有致病菌优势生长,即定植了一些外来特殊菌株,这些菌株释放酶或其他物质破坏黏膜,可导致黏膜损害不断发生。我们知道,肠道菌群与UC的发生关系密切,感染作为一种主要病因,虽尚未证实,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细菌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促发因素[4],复发性IBD对消化道内常驻菌耐受性降低[5],虽然迄今未发现特异的UC致病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对外来致病菌抗定植能力减弱或丧失,即可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肠道菌群状态分析虽不能对UC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但可以通过菌群分析,了解存在何种菌群失调,是否有致病菌优势生长,这对于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后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副作用,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354.

    [2]Kim PH,Ko KJ.Bifidobacterium is a strong stimulant for IgA antibody production by mucosal B lymphocytes[J].FEBJ,1998,12:5278.

    [3]崔海宏,陈村龙.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4):187-189.

    [4]崔海宏,陈村龙,孙 勇,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菌群改变及抗体反应[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3):151-155.

    [5]M acpherson A,Khoo UY,Forgacs I,et al.Mucosal antibod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 are directed against intestinal bacteria[J].Gut,1996,38930:365-375.

    (编辑:潘明志)

    (广东省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珠海 519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