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8149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35例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禤建宁
第1页

    参见附件(251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67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潘托拉唑治疗组35例,静滴潘托拉唑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法莫替丁对照组32例,静滴法莫替丁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两组治疗期间观察出血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呕血、解黑便停止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100%,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94.3%,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潘托拉唑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预防失血性休克显著优于法莫替丁,疗效确切,短期内应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溃疡病并发症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潘托拉唑;法莫替丁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显著地提高了治愈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观察了2005年1月~2006年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的住院患者67例,应用潘托拉唑治疗3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67例患者均在入院前后3天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随机分为两组:潘托拉唑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7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胃溃疡10例。法莫替丁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8.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胃溃疡12例。两组患者呕血或(和)解黑便、头昏、心悸、乏力、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相似。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排除标准 ①出血前一周和出血后使用过任何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阻滞剂(H2RA)者;②有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者;③有胃、十二指肠手术者;④正在服用非甾体类药或皮质类激素药物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肿瘤患者;⑦合并严重的心、肺、脑、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⑧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

    3.治疗方法 潘托拉唑组:静滴潘托拉唑粉针剂(商品名:韦迪,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99901071)40 mg,2次/d,疗程5天;法莫替丁组:静滴法莫替丁粉针剂(商品名:立复丁,哈药集团三精加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50288)40 mg,2次/d,疗程5天。治疗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不使用其它质子泵抑制剂或其它H2受体阻滞剂,两组患者给予止血剂、输血、补液等治疗方法相似。

    4.观察指标 ①呕血、解黑便停止作为止血标准:24小时内呕血停止、黑便色变浅或转黄为显效,72小时内呕血停止、黑便色变浅或转黄为有效,超过72小时仍呕血或仍解黑色柏油样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②治疗前后观察头昏、心悸、乏力、出冷汗等临床症状:24小时内所有症状消失为显效,72小时内两个以上症状减轻或消失为有效,超过72小时两个以上症状不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③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任何与试验药物有关的副作用症状,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5.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呕血、解黑便停止情况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100%,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P<0.05,见表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94.3%,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呕血、解黑便停止疗效比较(略)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3.864,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比较(略)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6.118,P<0.05

    2.不良反应 法莫替丁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治疗第5天,仍解大量柏油样便,出血不止,出现失血性休克而转外科手术治疗,另外有1例患者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

    讨论

    消化性溃疡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林庚金报道消化性溃疡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可高达5%~10%[1]。胃酸分泌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溃疡病并出血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破坏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屏障作用,导致溃疡发生,当侵蚀到溃疡面黏膜下的血管即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大出血休克时更是危及患者的生命。迅速止血是治疗的关键,而止血的成功与否和使用快速高效抑制胃酸分泌、有效抗Hp的药物有关。

    潘托拉唑属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它抑制胃黏膜壁细胞膜上质子泵(即H+K+ATP酶)的活性,阻断了壁细胞H+K+交换的最后通道,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Shin J M等实验证明潘托拉唑可抑制94%H+K+ATP酶的活性[2]。潘托拉唑能迅速降低胃酸浓度,有助于血小板聚集形成凝血栓,促进止血[3],同时阻止胃酸对胃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抑制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而破坏黏膜下血管,或消化破坏已形成的凝血块导致再出血。法莫替丁属第三代H2受体阻滞剂,只能阻断壁细胞上的组织胺H2受体,壁细胞对胃泌素和乙酰胆碱的刺激仍可产生效应,故不能完全抑制胃酸分泌,另外,法莫替丁可能还会刺激胃黏膜释放胃泌素,引起H2受体拮抗产生耐药性[4],不能很有效的降低胃酸浓度。本文在两组给予止血剂、输血、补液等治疗方案相似的条件下,潘托拉唑组在止血效果及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P均<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

    本文临床观察的结果显示,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防止失血性休克显著优于法莫替丁,疗效确切,短期内应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溃疡病并发症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林庚金.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22-24.

    [2]Shin J M,Besancon M,Simon A,et al.The site of action of pantoprazole in the gastric H-K-ATPase[J].Biochim Biophys Acta,1993,1148(2):223-233.

    [3]张晓燕.静脉注射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3,18(2):98-99.

    [4]Brunner G.吴云林,王 莉,刘厚钰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现代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1996,16(5):248-250.

    (编辑:潘明志)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南宁 53002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