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年第5期
编号:13427932
琅勃拉邦 走进佛国慢时光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年第5期
     千年古都

    琅勃拉邦亦名“銮佛邦”,过去也被称为“香通”,意为“金城”,从中不难想见其昔日的繁盛。作为老挝著名的古都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省首府、老挝上寮重镇,琅勃拉邦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精致小山城。城市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市区沿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气候凉爽,地势平缓,平均海拔290米,是上寮地区的水陆交通要冲和木材、柴炭、粮食、安息香与药材的集散中心。

    琅勃拉邦很有名,老挝很多朝代的都城都曾设于此地。上千年的岁月沉淀了它的厚重,也让这座面积不到10平方千米的小城化身为老挝历史与文化的象征。走进琅勃拉邦,也就走进了老挝的历史。

    琅勃拉邦城市风貌

    这座带有世界文化遗产光环的古都,曾是澜沧王国最初的中心。1353年,法昂统一老挝,建立澜沧王国,定都于此,改名为川铜。16世纪中期,法昂国王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尊来自斯里兰卡的勃拉邦金佛像。为迎接这座金佛像,王国的都城更名为琅勃拉邦。即使在王朝的首都迁移到万象之后,“北部首都”琅勃拉邦的地位也依然稳固。来自清迈的玉佛被带往万象,供入玉佛寺,勃拉邦金佛则被留了下来;同时,皇家庙宇香通寺在琅勃拉邦建成,被作为王权仍在的象征。经过几次流落他国和失而复得,这尊金佛现在被安置在琅勃拉邦皇宫的霍勃拉邦寺中,诉说着永远未老的传说。
, 百拇医药
    琅勃拉邦全市有600多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物。这里民风纯朴,自然生态保护完好,被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也是各国游客追逐的“世外桃源”。

    风情万种

    光西(Kwang Sri)瀑布

    “坐着慢船去琅勃拉邦。”几乎所有的旅游指南上都这样写。老挝境内没有火车,在过去陆路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湄公河是联系整个国家的纽带,也是西方人进入这个国家的主要通路。琅勃拉邦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湄公河边。河岸边停泊着两头尖尖、身材细长的船,外国游客喜欢搭上慢船观光,有些人甚至一整天都躺在船舱顶上消磨时间。
, 百拇医药
    王宫

    龙头雕塑装饰

    作为1975年老挝君主制被推翻之前的首都,对很多旅行者来说,琅勃拉邦比首都万象还要有名,它似乎没有故都那份明日黄花的萧瑟,倒依然留存着贵族气派、长者之风。它“比历史更多一点风情”,这风情是法国人带来的。他们留下了漂亮的建筑和西式的生活方式,东南亚风情和法式浪漫于此撞了个满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于是,在琅勃拉邦,你会看到,传统的老挝建筑容纳于19、20世纪欧洲殖民地留下的欧洲城市结构中,保留了独特的城镇风貌。古城内,街道整齐,两旁都是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建筑,墨綠的椰树淹没了砖红的洋楼屋顶,洋溢着独特的热带风情。那些带花园的洋房,有着高高的落地窗和色彩鲜亮的墙壁,白色的百叶窗和高高的天花板足以让热带天气不那么难耐。洋房与洋房之间,偶尔夹杂着金光闪闪、屋檐低垂的老挝寺庙。比比皆是的古建筑被宁静的自然景色包围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依稀掩映着寺庙、佛塔,还有平凡的住家……
, 百拇医药
    这一切都使琅勃拉邦的空气中充满了平和、柔软而又迷人的气息。

    遗世佛国

    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琅勃拉邦更是老挝佛教的发源地,城内居民笃信佛教,寺庙、佛塔林立,全城有一定规模的寺庙就有50多座,是名副其实的佛都。

    在这样一座佛教城市,如果说,一袭橙色袈裟的僧人是路上的一道风景;那么,每天清晨的布施则可谓当地的独特风情。

    早上五六点钟,当地人便带着花塔和食物跪在路旁,等待僧人来化斋。薄雾中,僧人按照长幼排序,挎着钵盆,从寺庙鱼贯而出,赤脚走上琅勃拉邦的大街小巷。信徒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僧人,僧人们也会把多余的食物、钱物回赠给有需要的人。布施结束后,是僧侣还礼诵经时间。只见施主双手合十,闭目跪在地上;僧侣们则双手端钵,面对施主诵经。整个过程神圣而宁静。
, 百拇医药
    这样的场景嵌进了琅勃拉邦的每个清晨,从古至今,持续千年,即使战乱期间,也从未间断。僧侣们一直保持着每天就靠清晨化缘得来的食物充饥的习俗,并且周而复始地为人们祈福。

    布施结束,人群散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小城少车,最常见的是摩托车,郁郁葱葱的树木布满巷道,依稀掩映寺庙和佛塔,诵经声传来,悠扬舒缓。大隐于市,这许多的寺庙和民房混杂,把整座小城浸染得满是佛学的平和气。

    处处古迹

    在1563年老挝迁都万象之前,琅勃拉邦已作为首都存在了数百年;所以,如果你对当地历史感兴趣的话,一定要去坐落在城里主街上的王宫看一看,看看这个琅勃拉邦的象征。

    王宫位于普西山下的湄公河畔,建于1904年,是老挝最后一代国王西萨旺凡达纳的行宫。宫殿采用东南亚佛教式与法式相混合的建筑风格,结构对称。进宫殿要脱鞋,赤脚踩在宫殿的瓷砖上,走过西萨旺凡达纳国王的寝宫,细瞧了国王与王后高贵耀眼的礼服,王室的生活鲜活起来。宫里陈设着众多老挝文物,于是跨越百年的记忆在眼前展开:14世纪,古澜沧国在这里拔地而起,定都琅勃拉邦,老挝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全盛时期。金光闪闪的日子在王位的争夺里分裂,三足鼎立的时代到来了,琅勃拉邦正是其中一国。这个王国维持了一个多世纪后,法国人来了,殖民的暴力与法兰西文化的浪漫共同根植于这片土地。法国人走后,老挝的天下合而为一,1975年,革命让王朝土崩瓦解,王朝末路正是王朝曾经的兴起之地。, 百拇医药(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