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375145
国家公园的民国影像(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19年第11期
     天然的避暑环境,加上多年的开发建设,使庐山成为当时知名的避暑度假之地。自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每年的盛夏季节,国民政府的首脑蒋介石、林森等人都会到庐山避暑,许多官僚、军阀、富豪们随之效仿,纷纷上山购置或修建别墅公馆。政府部门也因蒋介石和林森于庐山避暑而在暑期移山办公,这使庐山逐步发展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

    1936年,国民政府完全收回了庐山的所有权,行政院及所属部会筹划在此建设各自的办公场所,即“行政院部办公房屋计划”,加上庐山原有的风景游览和避暑度假特色,进而提出了建设庐山的“国家公园计划”,每年拨付10万元专款加以建设。据《庐山续志稿》记载,1936年“牯岭租借地收回后,中央甚为满意,经决定每年拨十万元为庐山事业费,以从事建设。并由省政府拟具,就收回租借之地,建立大规模之国家公园计划,交由蒋志澄(时任江西省庐山管理局局长)赴京向行政院报告”。这开启了我国国家公园的具体实践。

    为推行这项计划,1936年,庐山管理局专门成立了庐山管理局咨询委员会,协助指导庐山“国家公园”建设。该委员会由7名中外人士组成,委员中便有宋美龄和甘约翰(英人李德立开发庐山时期规划的主要负责人)。除咨询委员会之外,还设立参事会,所聘请的会员中就有当时著名的学者李拙翁和文南斗。
, 百拇医药
    20世纪30年代黄山莲花峰东边登山道

    此后,庐山加快了各项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步伐。1936年,庐山管理局制定芦林的院部办公房屋计划,并向江西省政府呈请征收芦林第一、二、三号地段土地,“由行政院部自建需用之公署,既壮观瞻,又切实用”。此计划经行政院第276次会议决议通过。1937年,行政院多次召集会议,会商修定原总地形图和征收计划,确定征收1259.13公顷土地。征收完毕后,按照“简单、朴素、坚固、适用”原则,计划在这些土地上兴建“行政院、财政部、外交部、实业部、海军部、教育部及蒙藏委员会与侨务委员会办公厅及附属建筑物共七所”,还有“军政部、内政部、交通部、铁道部办公厅及附属建筑物约共四所”。同时,对该地块的内部道路及景观园林等设施也做了详细规划,“所有余地,似(拟)布置公园,并与旧游泳池及对岸之公园地,连成一片,将来即可改成人工湖”。此外,还规划了芦林和牯岭的自来水厂、芦林人工湖、庐山公墓、上山公路、幼儿园和小学校舍及运动场等配套建设项目等。

    据《庐山续志稿》记载,1936年,“本山区域内各干道初步工程修竣……乌龙潭新辟之路及芦林、三叠泉及山区次要路均整理竣工。市街后窑洼一带之道路与破坏房屋,分别整治拆修”。1937年,新修了森林植物园至含鄱口、正街北路等六条新路,翻修加宽了汉口峡道路,新建了十三号桥等七座桥梁,使牯岭的道路交通更加便捷通畅。庐山的国家公园建设初显成果。
, 百拇医药
    然而此后的庐山建设计划却在持续动荡的时局中断断续续,直至戛然而止。1937年爆发“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日军占领庐山,庐山的各项建设计划被迫停止。1945年抗战胜利,庐山光复。随后国民政府再次启动庐山建设计划。1946年夏,国民政府内务部派人员前往庐山勘察。此后的几年间完成了庐山公路的选线规划、行政院各部的办公建筑设计图、园林总体规划图等。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庐山的行政院部办公房屋计划和国家公园计划随之流产,最终留给庐山的只是图书馆、传习学舍和大礼堂等一些公共建筑以及民国政要的山庄别墅。

    黄山建设委员会

    民国时期,安徽黄山的建设开发虽然没有提出类似于庐山国家公园计划的方案,但是黄山开发建设的实践却与庐山的国家公园建设有着紧密联系。作为临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避暑度假地,黄山的建设目的和建设方案、参与人员等,都是参照了庐山的模式,都与庐山的建设息息相关。
, 百拇医药
    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庐山牯岭西谷

    黄山建设委员会从各方面启动了黄山建设。首先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并划定了黄山风景区的范围。按照初步设计,黄山建设委员会下设黄山(汤口)、上海、屯溪三个办事处和南京、芜湖、杭州三个问讯处(通讯处)。1935年,黄山建设委员会与歙县、太平两县府对黄山进行了实地勘察,划定黄山风景区的范围为南起歙县汤口镇,北至太平县甘棠镇,东起谭家桥,西至力溪坦,绘成黄山风景区管辖图,并报安徽省政府和行政院核准备案。其次,按照建设计划分步实施。根据“初步建设计划与实施”,黄山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月建设计划,自1934年7月1日至9月30日,主要完成相关必要的基础设施,这包括山道栏杆、寺庙复建及修缮、亭台楼阁、名胜古迹、接待设施、办公设施等;第二阶段为一年建设计划,主要涉及道路交通的建设;第三阶段为三年建设计划,主要以文化建设为主。第一阶段的推进中,由于准备充分,资金充裕,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非常快,到1934年下半年都已基本完工。同时黄山建设委员会先后开通了汤口至逍遥亭公路,修建了云谷寺至北海的石阶梯,并着手开凿天都峰的登山道路。
, http://www.100md.com
    民国时期黄山的开发建设与国民党元老许世英有着紧密联系。许世英,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东至县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曾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是近代中国政坛的著名人物。1932年时任国民政府中央赈济委员会主任的许世英,邀集当时的皖籍人士张治中、徐静仁、刘镇华等人,筹备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事宜。1934年经国民政府同意,黄山建设委员会正式在南京成立,许世英为主任、常务委员。黄山建设委员会集纳了当时众多的社会名流和政府要员,共同参与黄山建设。12月11日,当时的安徽省政府修订了《黄山建设委员会组织章程》,并聘任委员85名,这其中就有胡适、张大千、张善孖、汪采白、李四光、陶行知、黄宾虹、吴稚晖、陈立夫、陈果夫、张静江、杜月笙等。

    1917年黄石公园肖松尼峡谷
, 百拇医药
    庐山

    1935年元旦,许世英在《微声报》发表《黄山建设之意义》的文章,拉开了开发建设黄山的序幕。1935年1月9日,黄山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常务会议,并于次日在南京中央赈灾委员会的会议厅召开第一次委员大会。常务委员许世英、张治中、刘贻燕、徐静仁及其他委员共48人出席会议,许世英担任大会主席。整个会议包括四项内容:一是由时任安徽省建设厅厅长的刘贻燕向大会报告“黄山建设委员会组织经过”,二是由许世英报告开发黄山的“初步建设计划与实施”,三是由刘贻燕报告“放租公地经过”,四是由许世英宣读此前召开的常务会议相关情况。

    为引起南京国民政府及蒋介石对黄山的关注,同时推动达官显贵投资黄山,参与黄山建设,1935年,许世英、张治中专门以黄山建设委员会名义,在紫云区兴建了“正道居”,由张治中题名,也就是现在的听涛居,送给蒋介石作为别墅,并邀请蒋介石前来黄山避暑。此时的蒋介石正忙于发动对红军的围剿,无心来此休闲度假,蒋介石将别墅转赠给北洋时期的皖系首领段祺瑞,作为段祺瑞退隐后的学佛谈经之所,可惜尚未建成,段祺瑞便去世了。正道居建成后,1937年11月,被幽禁的张学良曾来到黄山正道居,并在此居住过5天。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山的建设与管理也渐趋停顿。1938年中央赈济委员会在黄山设立难民救济所,1939年救济所又改为工赈办事处,直属于中央赈济委员会领导。1943年,撤销工赈办事處,成立黄山管理局,隶属于安徽省政府,其下设总务、工程、农林等科。1947年,安徽省政府行文上报内政部和行政院,进一步明确黄山的范围,并确定黄山属国家所有和管理,歙县、太平两县均无管辖权。随着国民党败退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黄山的建设管理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百拇医药(周恺)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