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61005
这个天体叫“遥远”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百科知识》2019年第3期
     这个天体叫“遥远”

    一个天文学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中迄今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并称其为“遥远”,临时编号为2018 VG18。这颗天体与太阳的距离约120个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它也是迄今观测到的第一颗与太阳距离超过100个天文单位的太阳系天体。相比之下,观测距离排第二远的阋神星被发现时与太阳距离约96个天文单位,冥王星距太阳约34个天文单位。观测数据显示,“遥远”是一颗直径约500千米的球形矮行星,跟许多富冰天体一样呈现粉红色。由于距离太阳太远,它的运行速度极其缓慢,可能需要用1000多年才能绕太阳一圈。“遥远”是天文学家在搜寻“行星X”的过程中发现的,使用了位于夏威夷和智利的望远镜。“行星X”是设想中一颗距太阳最遥远的大质量行星,但其存在尚未获证实。

    “南京花”:最古老的花

    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为可信的、地球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从而将被子植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最为多样化的类群。植物有着漫长的进化历史,但被子植物直到白垩纪(距今1.45亿~0.66億年前)才真正出现。被子植物如何起源,它们为何直到白垩纪才迅速崛起,这些谜团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又被称为“达尔文的讨厌之谜”。那么,白垩纪之前有没有被子植物呢?这朵被命名为“南京花”的花朵就绽放于侏罗纪早期,距今至少有 1.74亿年。此外,“南京花”雌蕊的基本单位(心皮)是由长胚珠的枝在被叶包裹后形成的,这也对植物学界广为流传的“心皮是由叶演化而来”的结论提出了挑战。

    “吃不胖”不是梦

    “吃不胖”是许多人的梦想,而一项国际基因研究有望帮助人类实现这一梦想。研究人员发现,将小鼠体内名为RCAN1的基因移除后,小鼠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食物也不会增肥。此外,该基因缺失的小鼠代谢速率较野生小鼠也有所提升,在不运动的情况下燃烧热量更多。对于人类,这意味着既不需要减少食物摄入量,也不需要多运动,就能使体内储存的脂肪减少。人体脂肪分为两种:白色脂肪主要用于储能,棕色脂肪负责消耗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并产生热量,而抑制RCAN1基因的表达有助于使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

    空气污染或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上升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表报告指出,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们,年轻时神经就会受到损伤,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可能会有所上升。研究人员检查了507名脑脊髓液正常的6~19.5岁青少年的身体情况,其中354人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墨西哥城,对照组则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结果显示,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代表神经轴突损伤的Tau蛋白水平在墨西哥城居民体内显著上升,且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升高。电子显微镜观察还显示,墨西哥城青少年大脑前扣带皮层的神经轴突平均长度也显著缩短。这表明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年轻人,在短短20年时间里神经轴突就会受到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也将随之提升。

    企鹅吃了啥 太空看得清

    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捕捉阿德利企鹅在南极洲的粪便沉积物的图像,找到了一种利用卫星来追踪企鹅饮食的新方法。岩石是企鹅的聚集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企鹅的粪便堆积在岩石表面,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地标。研究人员从企鹅群中取来粪便样品,找到它们的光谱波长,然后将这些颜色与正在轨道运行的卫星所拍摄的图像对比。企鹅粪便的颜色表明它们是否吃了磷虾(红橙色)和银鱼(蓝色)。这种区别很有意思,因为企鹅的饮食可以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应的指标。这是科学家首次能够从太空追踪饮食,这种新工具还可用于研究某些海鸟和其他企鹅群体在地球其他区域的表现。

    火星上的甲烷怎么又没了

    在地球上,甲烷的生成与生物活动之间关系密切。确定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到底来自生物活动还是地质活动,将有助揭示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2004年,“火星快车”轨道器率先在火星大气中探测到甲烷的痕迹,其浓度为10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10年后,“好奇”号火星车探测到从盖尔火山口冒出的甲烷,峰值为7ppb,且持续数月。为解开火星甲烷的谜团,欧空局的“痕量气体轨道器”(TGO)奔赴火星,通过扫描火星大气以寻找甲烷。其携带的掩日与天底点光谱仪(NOMAD)和大气化学光谱测量组合仪(ACS)可监测到低浓度甲烷。然而,迄今尚没有在火星大气中发现甲烷的“蛛丝马迹”,这令科学家感到相当困惑,因为他们认为,每年有来自太阳系尘埃的数百吨有机碳涌入火星大气层,与太阳辐射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甲烷到哪儿去了?科学家期待可运行到2022年的TGO能提供更多更精确的数据,届时科学家才能最终确定,寻找喷出甲烷气体微生物的希望是否已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