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20
编号:13713849
1994:卢旺达之殇(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320
     很多人在反思卢旺达大屠杀悲剧时,会指责美国在这起事件中的“不作为”,认为如果当初美国能够出面制止,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至少大屠杀是可以被阻止的。

    实际上,美国的“不作为”有着深层的原因。首先,美国在索马里的失败给当时的美国蒙上了“索马里阴影”,使得他们在对非洲用兵问题上不得不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1992年12月至1993年3月底,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共派遣2. 8万军队进入索马里展开“恢复希望”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然而它却成为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尤其是1993年10月3日美军在摩加迪沙行动失败,美军士兵尸体被索马里人游街示众的画面在CNN播放,美国舆论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三分之二的美国公众认为出兵索马里是一项错误的决策。这一切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与艾迪德武装谈判停火,并宣布从索马里撤军。初为总统的克林顿也在这起事件中受到沉重打击,认为这是他总统生涯中“最黑暗的一天”。从这以后,美国便基本不在非洲直接卷入其内部冲突,而是通过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武器、培训等间接干预。因此,面对美国刚从索马里撤军一周之后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美国政府不愿意再次出兵维和以免重蹈覆辙。其次,如果美国要出兵介入卢旺达大屠杀,他们必须说服美国民众接受,必须连过国会和民意两关才能通过决策。早前的民意已经显示,美国出兵索马里被大多数民众认为是错误决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选民负责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本人以及他的美国政府,自然会慎重考虑刚从索马里撤军回来再又出兵非洲、而且同样是出于“人道主义援助”是否会引发美国民众进一步的不满。因此,他们最初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也不把卢旺达的事件称为“大屠杀”,以此避免再次卷入非洲大陆的又一民族冲突和种族纷争。
, 百拇医药
    其实,在当代国际社会,联合国仍然是一个职权范围最广、作用影响最大、会员国最多的国际组织,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协调各方矛盾等问题上肩负着当仁不让的责任。在卢旺达大屠杀之后,有人指出,如果当时联合国能够派出一支仅仅5000人的装备精良、授权明确的联合国部队,大屠杀就可以制止。这些年,非洲许多地区仍然摆脱不了种族冲突,甚至持续发酵并酿成重大流血事件,如刚果(金)伊图利省的种族血腥大屠杀、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发生的种族冲突等。在这些冲突事件中,联合国也多番派出维和部队积极斡旋,但始终没能解决非洲地区民族冲突的根本矛盾。这也说明在非洲地区的种族冲突问题上,既需要强化联合国的功能和效力,又要从非洲自身的历史、环境、文化等方面去寻求根源。

    卢旺达大屠杀使卢旺达的司法体系遭到彻底破坏,几十万犯罪嫌疑人被关在狱中得不到审判,数以万计受害者家庭得不到补偿。应卢旺达政府的要求,联合国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成立了国际刑事法庭,专门审判高级政府官员或军人。卢旺达政府则自行负责审判较低层级的领导人或平民,以通过惩治罪犯来达到民族和解的目的。直到2002年6月,卢旺达政府经过反复讨论才启动了加查查法庭(意为“草地上的司法审判”)。这是卢旺达本土解决民间纠纷的传统办法:当邻里之间发生纠纷时,长者召集大家聚在树下,让当事人陈述理由,并由长者最终做出判决。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十分不专业的司法形式,却在卢旺达推进种族和解、国家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几年来,卢旺达共成立了1.2万多个传统法庭,雇用了16万多名民间法官,在10年内审理了近200万起案件。

    【责任编辑】林 京, 百拇医药(肖淑娥)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