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友.下半月》 > 201912
编号:13526201
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对策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12
     【摘 要】目的:探讨于中药房处方调配工作中开展有效管理对策对降低差错率的作用。方法:将某市(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中药房工作人员27名当成参照组,管理模式为常规型,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另外27名中药房工作人员当成试验组,管理模式为有效管理干预,以处方调配差错率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试验组的处方调配差错率和参照组间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有效管理对策对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作用非常明显,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提高临床治疗质量。

    【关键词】处方调配;中药房;差错率;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32-01

    在疾病的治疗工作中,最为关键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处方调配,这些工作十分复杂,并需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因为它的工作质量会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直接性的关联。除此之外,处方调配还会直接关系到临床开展治疗工作的有效性。但实际的情况时,中药房进行处方调配时药物缺乏、用药差错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良事件层出不穷,而这对药物疗效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管理和監督,尽量避免和控制发生差错事件[1]。本文的目的是对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组的时间段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对象是某市27名中药房工作人员,其中有11名是男,16名是女,年龄的上下、限分别为48岁、20岁,平均值经计算为(32.6±3.5)岁;试验组的时间段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对象是另外27名中药房工作人员,其中有12名是男,15名是女,年龄的上下、限分别为47岁、19岁,平均值经计算为(31.9±3.6)岁。两组的上述资料在专业处理后,最终确定P>0.05,能够行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对处方必须要进行仔细的核对和复查,并以处方上的要求对药物加以调配和发放。试验组有效管理干预涉及到的内容:①强化人员管理和培训:以新员工为例,不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学习培训,还必须安排科内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尚的职业道德的人员负责带教,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工作人员纠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做好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对有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都要进行定期的学习,并要求在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才可上岗,帮助其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出并落实责任划分、奖惩的各项制度;②明确、细致的进行岗位职责分工:中药调配本身就属于任务繁重的一项工作,当工作量增加、处方分布又不均匀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因为过度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致使差错发生。临床需要对复核、调配等环节强化管理,以轮班制为主,动作量增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数量也要相应调整,以帮助其减轻精神和心理负担;③分析差错事件:如果有差错事件出现,需要马上将各项操作停下来,对事件发生过程要准确、如实的记录下来,即可加以处理,对于调配岗位这一情况要定期分析和总结,并将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提出来,及时整改;④规范书写处方:医师书写和处方调配准确与否关系密切,选择电子处方不仅可达到规范书写的目的,还能减少错字、漏字等不规范书写,为处方调配工作质量提供保证;⑤建立健全操作制度,定时检查和修正:以现存问题为依据,对操作制度进行持续性改进,要求工作人员以规章制度的要求为依据开展相关操作,做好管理记录和定期核查的工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以减少差错事件。遵照细致化、严谨化的原则进行发药工作,认真核对处方号、发票等,发现可疑情况马上联系医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剂量错误、药物缺少、药物调配错误等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中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两组数据,其中的(%)表示的是计数资料,组间行比较时需要行x2检验,P<0.05时,则表明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29.6%比试验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7.4%高,两组间数据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 讨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药调配过程伴随着是复杂、繁琐等一系列问题,并且会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与此同时,其对机体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行中药调配时,因为受到药物种类复杂、工作量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差错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这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

    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工作人员缺乏理论知识或不熟悉操作流程,那么工作难度也会随之加大。此外,医师书写处方时如果出现字迹潦草难认、交流沟通欠缺的情况,也会对调配质量产生影响。药物简化用名、未规范摆放相似药物、脚注错误等也会增加调配差错发生率。而做好药房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法律法规认知,增强其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对工作岗位进行细化分工、选择电子处方、规范书写、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分析、总结和吸取经验,对工作流程进行不断完善,有利于将处方调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效消除,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提升工作质量[3-5]。

    此次研究中,试验组调配差错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有效管理对策对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作用明显,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提高临床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樊举兵.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171.

    [2] 林英.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对策探讨[J].饮食保健,2019,6(10):269.

    [3] 何尚梅.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方法[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6):3611-3612.

    [4] 高雪芳.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8,15(12):33.

    [5] 温明铃,张兰旭.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J].西部中医药,2018,36(12):42-44., 百拇医药(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