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10年第12期
编号:11990854
消化系统常见病问答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10年第12期
     人体大肠黏膜表面见有大小不等、形似小球状物凸入腔内,少者可呈扁平状隆起,这均称为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多数有蒂,少者无蒂。

    一种是炎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慢性增生引起,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患者。炎性息肉常为多发,息肉较小。

    另一种是腺瘤,在肠镜下看到的大小不一的息肉,其病理特点有细胞分裂增快,未成熟细胞增多等。研究证实,炎性息肉可渐变成腺瘤,若腺瘤未被及时发现并切除,则会变成癌。所以说息肉是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按不同的病理改变可分成哪三种?

    管状腺瘤此型息肉80%有蒂,多数直径小于1厘米,癌变率低。

    绒毛状腺瘤较上者少见,多数无蒂,多数直径大于1厘米,癌变发生率比管状腺瘤大10倍,多见于直肠。

    混合型腺瘤通过实验研究,有的专家认为以上两型腺瘤仅是一种腺瘤的不同生长类型,而不是不同的病变。混合型腺瘤的癌变发生率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得了结肠息肉会出现哪些症状?

    在早期大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随着息肉逐渐增多、长大,息肉表面发生糜烂,可出现大便溏稀、腹部不适,有者便次增多,偶见便血等。需要提醒的是,当有以下六条中的一条情况出现时,就要去医院做结肠镜检查:①长期大便溏稀;②偶见便中少许血样物:③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④诊断有“痔疮”出血者;⑤便次增多:⑥间断排便不畅或困难者。

    察看粪便要注意两点:一要经常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