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53909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10大误区(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07年第5期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英文缩写HBV)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它通过血液传播,传染性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HIV)高100倍。据统计,在全世界4亿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者中,中国有1.25亿。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等。可以说乙肝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和家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

    大家都知道乙肝难治,这主要缘于乙肝病毒的特性和乙肝的发病机理。乙肝病毒分布在人体体液及细胞内,它本身并不致病,但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误把自身正常的肝细胞当作“敌人”来破坏,而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即使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所以乙肝很难治愈。除抗病毒治疗外,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但目前一些患者的错误认识导致了抗病毒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

    误区 1 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因此一些应该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进行系统治疗,甚至不做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