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656672
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1例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药物与人2014年第6期
     摘要:

    目的: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141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中药,针刺、推拿等传统中医配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每做完1个疗程休息2~3天,治疗完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愈76例,占53.9%;好转52例,占36.9%;无效13例,占9.2%,总有效率90.8%。结论中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推拿;中药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61-01

    笔者近年在临床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2例(军队人员44例),女49例(军队人员17例),年龄17~68岁,尤以25~45岁居多,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23年。被螺旋CT腰椎间盘扫描所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结核、类风湿和肿瘤等疾病。

    1.2 典型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反复发作,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常在天气变凉或受寒后疼痛加重。查体:腰椎棘突两侧压痛明显,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 治疗方法

    先进行推拿治疗,随后进行针刺、艾灸、电针、TDP治疗,再配中药内服。

    2.1 推拿治疗

    2.1.1 推拿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之功效,手法复位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尚短或病程长但症状较轻的患者,以青壮年患者为宜。推拿手法禁忌证为:①中央型突出的患者。②骨质增生明显或突出物有钙化的患者。③病程长,多次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

    2.1.2 推拿方法

    2.1.2.1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全身放松,医者站于患侧,用滚法、按揉法自上而下放松双侧竖脊肌及腰臀部肌肉。用拿、提、抖、揉法放松下肢肌肉,重点是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肌群。用补法按揉双侧肾俞、腰阳关,用泻法点揉患侧秩边、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

    2.1.2.2 斜扳腰椎:患者侧卧位,近床面下肢伸直,另一肢屈膝,面下肢放于颈部,术者站于患者前面,一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依据患者突出部位的不同,调节双手力度,使其着力点在相应椎间盘处重复3~5次,先扳患侧,再扳健侧,以椎体响者为佳,但也不要求每次都发出响声。每次推拿治疗时间约为25~30min。

    2.2 针灸治疗

    2.2.1 取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承扶、委中、承筋、昆仑,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悬钟、腰椎旁及臀部的压痛点(阿是穴),腰骶椎以双侧取穴为主,下肢以患侧取穴为主。

    2.2.2 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暴露针刺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刺入后使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上G6805针灸治疗仪,采用疏密波电流,以局部肌肉出现节律性跳动,逐渐加大至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加神灯(TDP灯)局部照射,治疗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3天后继续下1个疗程。

    2.2.3 灸法:在针柄上插约6分厚的清艾条,距皮肤1寸多,然后从艾条下方点燃。注意勿灼伤皮肤。

    2.3 中药治疗

    2.3.1 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2.3.2 肝肾亏损型:治以滋补肝肾、舒筋通络,方用杜仲散加减。

    2.3.3 风寒湿邪型,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腰部活动功能正常;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76例,占53.9%;好转52例,占36.9%;无效13例,占9.2%,总有效率90.8%。

    4 典型病例

    张某,男,32岁,武警上尉军官。初诊日期:2014-3-5。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牵扯痛5天。现病史:腰腿部疼痛反复发作,并向左下肢放射,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查体:腰椎棘突侧压痛,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螺旋CT腰椎间盘扫描示腰椎间盘突出。按上述方法治疗一疗程后,患者感症状明显减轻,三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三个月,未再发病。

    5 体会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证”范畴。其病因主要有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及风寒湿邪侵袭三个方面,且三者常常相互夹杂、互为因果,只是在某一个病人或同一个病人不同病期以其中一个方面作为首发或主要病因而已。

    5.1 气滞血瘀 多于腰部劳累后因体位不正或扛抬重物,不慎致腰部用力不当,或跌仆外伤,腰脊闪挫受伤,致局部经络损伤,导致局部及至全身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着腰部等部位,经络气血闭阻而“不通则痛”。《景岳全书·腰痛》论述:“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

    5.2 肝肾亏虚: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年老体衰所致。后天失养包括房事不节、劳累太过及久病体虚等。上述因素均可导致肾精亏损、体弱身衰,筋骨失养而致腰腿疼痛、活动不利及麻木。“肝主筋,肾主骨”, 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故出现腰及下肢痿弱乏力。

    5.3 风寒湿邪型:风寒湿邪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重要原因。《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是以肝肾虚损为本,跌仆闪挫及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为标,采用中医传统综合疗法能有效的治疗该病症且效果显著。 (陈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