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078924
中药标准煎液科学问题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7期
     1.2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中药煎煮方式虽在入药形式、煎煮器具、方法等方面逐步细化完善,但仍存在药材来源多样、家庭个性操作、煎煮过程粗放、量化指标缺乏、携带服用不便等弊端。为解决这些问题,近代中医药工作者们进行了不断探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出现了单味中药水剂[8],以及与煮散相类似的中药颗粒型饮片[9],但皆因为使用不便、缺乏适用性而未得到推广应用。到了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将《伤寒论》经方,遵循古方制法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制备成汉方颗粒,成为日本汉方药厂的主要产品[10],后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效仿,中国台湾地区称“科学中药”。日韩“汤剂”固化中采用减压浓缩、喷雾干燥能最大限度减少药材损失,便于服用,但原料药材未经过炮制,多数汤药根据《伤寒论》的原方生产,种类有限,配方固定,不能临证加减,难以充分发挥中医辩证施治的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药配方颗粒[11]即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成规定量的干颗粒开始受到关注。2001年,中药配方方颗粒被纳入到中药饮片管理范畴 [12],国食药监注〔2001〕490号及〔2001〕211号文批准了6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2015年12月国家食药总局下发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生产限制性放开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