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6期
编号:13084302
药物特异质肝损伤因素、机制及损伤病机探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6期
     21代谢特异质肝损伤肝脏是大多数药物生物转化的场所,同时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最主要靶器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大致分为两相:第Ⅰ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水解过程,主要在肝细胞微粒体光面内质网上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反应,是药物从机体清除的主要限速步骤,可引起解毒或增毒效应;第Ⅱ相反应为结合过程,增加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水溶性,有利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具有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N乙酰转移酶2(NAT2)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催化。

    现代研究表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IDILI密切相关。因正常人某一药物代谢酶特异性基因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插入以及融合突变等引起该基因产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造成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不同人群中,即强(快)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zer,EM)、弱(慢)代谢者(poor metabolizer,PM)、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代谢者(intermediate metabolizer,IM)以及超快代谢者(ultrarapid metabolizer,UM)。我国汉族及回族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态性存在差异,发现回族人群CYP2D6中间代谢型(*10/*10)频率为134%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