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970330
伞形科药用植物早期抽薹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1期
     3.3生长物质 内源激素的存在形式在抽薹开花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宋贤勇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FLISA)测定了萝卜抽薹过程中顶端生长点处嫩叶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在抽薹过程中赤霉素(CA)含量在现营期存在明显的峰值,表明CA与现营抽薹密切相关。当归抽薹植株叶中游离态赤霉素含量最高,叶片中合成的较多赤霉素(CA)及根中储藏的CA转运至茎部,作用于生长点,诱导植株抽薹开花。抽薹叶片和根中的吲哚乙酸(TAA)含量比未抽薹植株高,抽薹花苞内的TAA含量是抽薹茎内的2.37倍,分析TAA可能促进其开花。抽薹叶片内脱落酸(ARA)含量比未抽薹叶片中高,且花苞内ARA含量最高,说明高浓度的ARA对于当归提前抽薹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与侯凯等在白芷抽薹研究中的结果一致。朱玉野等发现防风早期抽薹现象与IAA,GA,ABA等内源激素水平也同样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作者初步推断植物内源激素水平变化是导致当归、防风等伞形科药用植物早期抽薹的重要因素之一

    3.4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措施是对伞形科药用植物早期抽薹影响较为直接的因素之一,不当的农艺措施会直接影响田间栽培植物的早期抽薹率。如在当归苗重相同的情况下,播种越早,苗龄越长,早薹率越高,苗龄、120d,早薹率达90%,苗龄<70 d,几乎不出现早薹。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会影响植物的生理变化,进而对早期抽薹会有一定影响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