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23期
编号:12750764
百蕊草物候期及越冬休眠生理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第23期
     [摘要] 为探索百蕊草人工栽培模式,以茅山地区百蕊草为实验材料,对百蕊草物候期及其越冬休眠过程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定点标记法观察百蕊草物候期,硫酸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DNS法测定淀粉酶活力,PAS鉄钒苏木精双重染色组织定位淀粉粒。在连续3年的观察中未发现可存活2年以上百蕊草植株,可推断百蕊草在长江流域属于二年生植物;第1年为实生苗,生长周期较长。出苗较早的实生苗在夏季倒苗死亡,而出苗较晚的可顺利越夏并在秋冬季分化出根颈芽,冬季休眠。第2年为宿根苗,由根颈芽发育成簇生状,生长周期较短;根具储藏根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休眠期储藏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储藏物为翌年快速生长发育的能量基础。根内淀粉和可溶性糖在不同时期相互转化,使百蕊草在休眠过程中既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生长也有丰富的小分子溶质来提高其抗逆能力,提高其生长能力及顺利越冬。

    [关键词] 百蕊草;物候期;休眠;碳水化合物

    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为檀香科半寄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西伯利亚等,文献记载为多年生植物[12]。其干燥全草为民间常用中草药,具清热解毒、补肾涩精等作用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