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2646087
中药新药研究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17期
     另外影响多糖含量测定的因素还有:苯酚、蒽酮的稳定性、显色剂的浓度、用量,硫酸的浓度、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对照品测定波长的选择等均应进行研究确定和严格控制,测定的结果才会准确。

    综上,因为不同单糖的标准曲线的斜率不同,对于杂多糖采用此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测得的结果均有差异。对于均多糖,可直接以其组成糖作标准曲线。但对于由不同糖残基构成的杂多糖,情况则较为复杂,建议在多糖的研究中尽量提纯,通过研究搞清组成多糖的单糖组成种类及比例,测定多糖含量时以组成比例配置对照品溶液,进行测定。但对于有多个多糖组成的粗多糖,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复方制剂中多糖的分布情况更加复杂多样,有待进一步研究。现阶段尽量搞清其多糖组成,采用单一或混合单糖作对照品,进行测定。

    2.3 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在含量测定中的相互干扰 目前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选用适当的标准而直接以葡萄糖或葡萄糖醛酸作标准进行测定;二是未分析样品情况,直接用490 nm作为测定波长。对于含糖醛酸的酸性多糖,以苯酚硫酸法进行多糖组分研究时,由于没有考虑糖醛酸的影响产生下列现象:一是直接以多糖的吸收值计算总糖含量,认为总含量减去糖醛酸含量后即为中性糖含量;二是直接以多糖的吸收值计算中性糖的含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