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8期
编号:13151988
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8期
     8.4.2 B表为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当被监测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时填写,主要内容为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发生过程、处理及结果,分析不良反应与可以药物的关联性判断等,具体可参照2011年CFDA颁布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表》[10]进行填写。

    8.4.3 C表为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信息提取表 监测单位具备HIS,LIS系统,则可由信息科定期直接提取数据,如不具备HIS,LIS系统,则需填写,内容可包括①住院信息,②诊断信息,③医嘱信息,④实验室检查信息,⑤出院信息。

    9 不良反应/事件及过敏反应的判断和处理

    9.1 不良反应/事件的判断和处理

    监测者应记录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判断其是否为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对于发生不良反应难以判断者,监测者首先应判定为不良事件,再根据其因果关系判定是否为不良反应,确难以判定为不良反应者则需保留患者全部原始病例材料及其输液器和残余药液备查,同时由本单位不良反应判读专家委员会召开专家会议讨论,检查全部相关记录,重点核查所有不良反应/事件的记录,对有疑问的病例需调阅原始病例讨论并最终确定。

    确定“不良反应/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时,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81号)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发布的《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对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判定及处理。

    不良反应/事件的临床对症处理[13]:立即停止用药,并迅速排出药物。对于静脉滴注的中药注射剂,应尽快停止滴注,对于其他途径使用的中药,应尽可能将药物迅速排出。加速已吸收药物的排泄。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适当的输液、抗过敏、维持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根据不良反应/事件的类型,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特征,对症治疗。
, 百拇医药
    9.2 过敏反应患者的判断和处理

    9.2.1 过敏反应的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与食物过敏及急性全身过敏反应联盟(food allergy and anaphylaxis network,FAAN)在第2次专题讨论会上制定的急性全身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14]

    以下3条内有任何一条满足者,高度怀疑为过敏反应:①急性发作(几分钟到几小时之内),症见皮肤,黏膜组织,或两者同时出现异常,如全身性荨麻疹,瘙痒或潮红,嘴唇,舌体,悬雍垂肿胀。同时至少有以下其中一项症状者。②呼吸障碍:呼吸困难,哮鸣音,支气管痉挛,喘鸣,呼气峰流速(PEF)评分降低,低氧血症。③血压下降或者终末器官功能障碍症状,如肌张力低下(塌陷),昏厥,大小便失禁。
, http://www.100md.com
    2个或多个以下症状在暴露后迅速(几分钟到几小时之内)出现:①涉及到皮肤、黏膜组织,例如全身性荨麻疹,瘙痒或潮红嘴唇,舌体,悬雍垂肿胀;②呼吸障碍:如呼吸困难,喘息性支气管痉挛,喘鸣,PEF评分降低,低氧血症;③血压下降或者终末器官功能障碍症状,如肌张力低下(塌陷),昏厥,大小便失禁);④持久性胃肠道症状,如腹部绞痛,呕吐。

    血压急剧下降(几分钟到几小时之内),症见①婴幼儿和儿童:低收缩压(依据不同的年龄段有所区别)或血压降低大于30%;②成年人: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者是降幅大于30%。

    说明:儿童“低收缩压”依据不同年龄段定义有所不同,1个月到1岁被定义为小于70 mmHg,1~10岁被定义为低于(70 mmHg+[2×年龄]),11岁到17岁被定义为低于90 mmHg。

    9.2.2 过敏反应预防与处理[15]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并提前做好预防过敏准备,如为注射剂可先做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该药品,如确有必要使用该药品,可以预防性抗过敏给药,在药后仔细观察15~20 min。如发生了过敏反应,可参照第13版《实用内科学》[15]进行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尤其注意及时抢救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并在A,B表中做出详细的记录。
, 百拇医药
    9.3 过敏反应发生的特征及机制研究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的方法对于过敏反应人群特征、类型、严重程度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9.3.1 研究对象 将监测过程中使用中药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使用了同种中药但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匹配比为1∶4。匹配因素为:同性别、年龄±5岁、同季节、同药品批次等。

    9.3.2 血样采集 建议参照“中药上市后人群免疫毒理学评价检测方案及流程专家共识”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

    9.3.3 检测指标 常规的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的检测可在本监测单位进行;有条件可送中心实验室按照“中药上市后人群免疫毒理学评价检测方案及流程专家共识”选择检测指标,常用的检测指标有: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和细胞因子(IL-4,IL-13)等。

    10 质量控制

    在监测开始前,对监测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监测方案、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判断及处理,采血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在监测实施过程中应组成相关专家组或专业的监查队伍进行二级质量控制。

    参与监测的每家医院均应设立一名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负责本医院监测质量,定期检查数据质量与监测进度,并做好质控记录,进行一级质量控制。, 百拇医药(谢雁鸣 廖星 赵玉斌 黎明全 张允岭 马融 冼绍祥 刘健 李素云 温泽淮 杨忠奇)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