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202
编号:13516581
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中国药房》 20202
     1.1 蒽环类药物

    蒽环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临床治疗,包含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伊达比星、吡柔比星、米托蒽醌等药物,均可引发心脏毒性[12]。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臟毒性多为I型,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肌组织,并造成不可逆、永久性的心肌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7]。该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异常、钙超载、毒性代谢产物生成等诸多因素有关[13]。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按照出现时间可分成急性、慢性和迟发性[12]。早期研究显示,当多柔比星累积剂量分别达150、300、400、500、550 mg/m2时,患者CHF的发生率分别为0.2%、1.7%、5%、16%、26%[14]。首次给药时,患者可能出现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当累积剂量继续增大,可出现伴有临床症状的CHF,故需控制多柔比星的累积剂量,使CHF发生风险低于5%[7]。除累积剂量外,年龄(>65岁老年人、儿童)、心血管病史、心脏部位的高剂量放疗以及联合应用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紫杉醇等均可增加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的风险[6]。2015年,欧洲肿瘤研究所对2 625例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