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94
编号:13563741
国内外常用磺脲类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中磺胺类过敏事项标注情况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国药房》 20194
     目前关于磺胺类药物交叉过敏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Brackett CC等[9]指出,与磺胺类药物相关的几种严重皮肤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的,而磺胺类药物交叉过敏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国内外已有磺胺类过敏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后出现交叉过敏的文献报道,涉及的药物主要为格列本脲[10-12]、格列喹酮[13]和格列吡嗪[14]。鉴于磺胺类药物交叉过敏的风险,临床更倾向于对于磺胺类过敏患者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15]。也有论著和专家共识明确提出有磺胺类过敏史的患者禁用磺脲类药物[4,16]。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对磺胺类药物交叉过敏的机制有了不同见解[9,17-20]。磺胺类药物分为磺胺类抗菌药物和磺胺类非抗菌药物,两者在化学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磺胺类抗菌药物的N1位与杂环直接相连,N4位与含有伯氨基的苯环直接相连,而磺脲类药物并无此结构。研究表明,磺胺类过敏中常见的Ⅰ型免疫反应和超敏反应与磺胺类抗菌药物的N1、N4位的结构密切相关,而磺脲类药物没有这两个结构,因此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小[9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