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8期
编号:11953787
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学生慢性病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10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1012-02

    【关键词】 慢性病;干预性研究;卫生保健改革;学生保健服务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众多研究均表明,其发生发展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密切相关[1]。尽管慢性病在中年人群高发,但当今社会慢性病风险行为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尤其在我国青少年中还有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2]。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等行为状况分析有较多报道[3-6]。高校学生健康风险行为在普遍增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却明显滞后,这对未来将潜伏着巨大的慢性病危机。面对客观现实,应尽早认识到对高校学生加强慢性病干预工作的必要性。

    1 生命早期慢性病干预的必要性

    1.1 慢性病风险行为及其作用特点 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以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为主,约占60%;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则主要是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少体育锻炼在内的慢性病风险行为因素在我国成年居民中广泛普遍地存在。这些风险行为因素作用过程漫长,多数从年少时就开始逐渐养成,到发病期间躯体的变化不易被察觉。在被诊断为慢性病之前,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就越有可能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1.2 慢性病风险行为干预现状 由于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卫生资源受限等因素,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的慢性病防治需要并未得到同等重视和全面满足,防治干预的重点从人群而言基本上是向慢性病高发的中老年人群倾斜,针对人群中机体代偿能力较好的年轻人的预防干预力度明显较小或根本就被忽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