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8年第8期
编号:11753381
青岛大学医学生和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8年第8期
青岛大学医学生和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青岛大学医学生和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 比较大学在校医学生和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偏差异同,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群体预防性辅导及干预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 PHI)对青岛某大学在校学生1 196名(医学生611名、师范生585名)进行测试。结果 PHI临床分量表T分>60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及T分>70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3.39%和12.21%,2项检出率均为医学生高于师范生(47.14%>39.49%,15.55%>8.72%,P值均<0.01);两类专业的心理异常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医学生分别为54.34%和39.67%,师范生分别为48.03%和33.99%(P值均<0.01);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前5位依次为躯体化、抑郁、脱离现实、病态人格和过度兴奋状态;而师范生的首要问题是过度兴奋状态;心理异常学生PHI各分量表平均分值比较,显示医学男生躯体化、脱离现实和疑心水平高于师范男生(P<0.01,P<0.05);脱离现实以医学女生较重(P<0.01),而过度兴奋状态则是师范女生较重(P<0.01)。结论 综合性大学心理健康促进的干预内容要依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学生而异。

    【关键词】 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32-02

    心理干预已成为21世纪现代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促进及心理障碍人性化干预模式[1]正在探索中形成并逐步完善。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人性化,就是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障碍类别,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关注个体人格偏差的倾向和原因,帮助学生解决阻碍其潜能开发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学业的成功,也关系到高等教育和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障碍或人格偏离的原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