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754532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8年第4期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 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 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值Z分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探讨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儿童青少年收缩压(SBP)Z分、舒张压(DBP)Z分以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呈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OR=2.358,OR=5.466;95%CI:1.191~1.262,3.648~8.191)。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血压;高血压;对比研究;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39-02
, http://www.100md.com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儿童肥胖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常见于肥胖儿童,且儿童时期血压升高可持续至成年初期,儿童时期的肥胖状况是成年期肥胖及所有相关健康危险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该文通过分析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安徽省资料,探讨儿童人体质量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合肥、黄山、宿州3个地区7~17岁汉族学生,共计有效样本6 600人,剔除患有残疾或严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学生。

    1.2 方法 严格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相关指标的测量。利用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人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2],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BMI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按照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中国汉族学生各年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3],分别计算每个学生的SBP和DBP的Z分,Z=(x-x)/s;以SBP和/或DBP≥P95筛查血压偏高。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不同BMI组间血压值的Z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组别血压偏高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不同BMI儿童青少年血压值Z分的比较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32%(351/6 600)和1.80%(119/6 600)。SBP,DBP的Z分均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除女童DBP-Z分外,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BMI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比较 男生血压偏高检出人数为276人,检出率为8.36% ;女生血压偏高检出人数为358人,检出率为1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P<0.01)。

    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7.33%,14.15%和32.50%,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0.08%,22.60%和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百拇医药
    2.3 血压偏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超重、肥胖、年龄、性别等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提示,超重、肥胖、年龄、性别均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超重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58倍(95%CI:1.764~3.152),肥胖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466倍(95%CI:3.648~8.191)。见表3。

    3 讨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4]。近年来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起源于儿童时期,在儿童青少年中对高血压易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有重要意义[5]。

    阙敏等[6]研究结果表明,SBP和DBP的Z分与BMI-Z分呈较强的正相关。Genovesi等[7]对2 416名6~11岁儿童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儿童血压水平较高。笔者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增高,超重和肥胖儿童的SBP-Z分、DBP-Z分以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均有升高趋势,提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功能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还显示,男、女童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8.36%和10.85%,女童高于男童,这与欧凤荣等[8]研究结果一致。
, 百拇医药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年龄和性别均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超重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58倍,肥胖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466倍,与王文娟等[9]研究结果接近,提示可以将BMI应用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预测,同时也说明了WGOC推荐的BMI分类标准能够敏感预测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

    超重与肥胖不仅使儿童青少年时期的SBP,DBP增高,而且可引起成年后代谢紊乱如高血脂、高血糖等,导致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聚集,使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10]。由于儿童生长特征和功能损伤的高度可恢复性,控制儿童时期的超重和肥胖将减少成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11]。应该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儿童青少年血压监测,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防治策略,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要从儿童时期抓起。

    4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REILLY JJ, METHVEN E, McDOWELL ZC,et 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Arch Dis Child, 2003, 88(9): 748-752.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6-198.

    [4]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5] 范华,张钦凤,吴多文.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8):627-629.
, 百拇医药
    [6] 阙敏,陶芳标,许韶君,等.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心肺功能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155-157.

    [7] GENOVESI S, GIUSSANI M, PIENUAZI F, et al. Results of blood pressure screening in a population of school-aged children in the province of Milan: Role of overweight. Hypertens, 2005, 23(8): 1 605-1 607.

    [8] 欧凤荣,时景璞,高嘉宁,等.北票市5 762名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649-651.

    [9] 王文娟,王克安,陈春明,等.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25):109-112.
, http://www.100md.com
    [10]SOROF J,DANIELS S. Obesity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an problem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Hypertension, 2002, 40 (4 ): 441-447.

    [11]FREEDMAN DS, DIETZ WH, SRINIVASSN SR, et al.The relation of overweight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Pediatrics, 1999: 103(6 Pt 1): 1 175-1 182.

    (收稿日期:2008-01-25), http://www.100md.com(许韶君 叶冬青 潘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