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754591
杭州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8年第4期
杭州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匿名自填的方式,对浙江省杭州市某高校一~四年级3 395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2%的学生有性行为经历,在大学生人群中存在商业性性行为现象,首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在最近1 a中获得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为宣传材料、咨询、参加知识讲座、培训等;大学生既往获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来源主要为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基本相似,但对健康教育的方法均有不同选择。结论 大学生人群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通过提供卫生服务促成和强化大学生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不同性别、采取其愿意接受的行为干预方法。

    【关键词】 性行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学生

    【中图分类号】 R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22-02
, 百拇医药
    青少年是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自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宣传日”以来,与青少年相关的主题已经有3个。WHO期望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对青少年人群的关注,同时使他们参与、支持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活动。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2000年以来,国内有关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调查的报告显示,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比例在10%~20%之间[1-2]。为减少大学生人群通过性接触感染、传播艾滋病,各地针对大学生人群开展了广泛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为了解在校大学生性行为情况,探讨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笔者对杭州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性行为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杭州某高校一~四年级学生中抽取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3 395名,其中男生2 347名(69.1%),女生1 048名(30.9%);平均年龄22岁,20~23岁占81.45%。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参考国内有关文献资料,根据本次调查目的设计问卷。现场调查在学校教室进行,由学生匿名自填独立完成;现场调查时充分考虑伦理学问题,遵循知情同意、保密的原则,向学生充分解释问卷调查的目的。要求学生答卷时不相互交流,学校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校负责人回避。问卷采用Epi Data软件录入整理,应用SPSS 12.0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行为发生情况 12.2%(407/3 346)的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 89.5%(351/392)的学生第1次性行为对象是恋人;在最近1 a中有0.85%(29/3 399)的学生通过付钱的方式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并且其中58.8%(20/34)的学生有过2个以上性行为对象;0.53%(18/3 399)学生在最近1 a中为了钱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其中42.9%(9/21)有2个以上性行为对象。在第1次发生性行为时36.5%(144/394)的学生使用安全套,在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57.4%(225/392)的学生使用安全套,在最近一次通过付钱的方式与他人发生性行为时50%(21/42)的学生使用安全套,52.2%(12/23)在最近一次为了钱与他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大学生在第1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其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最近1 a获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服务情况 在最近1 a中45.2%(1 537人)的大学生收到过小册子、折页等宣传材料,11.4%(388人)参加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讲座、培训,5.0%(169人)接受了性病检查或治疗,12.7%(424人)咨询过性病艾滋病相关问题,10.8%(368人)收到免费发放的安全套,6.3%(215人)获得过其他艾滋病健康教育服务。

    2.3 既往获取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既往获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信息,75.5%(2 565人)来自于报刊书籍,电视为67.5%(2 293人),网络为56.9%(1 933人),宣传材料为46.5%(1 580人),其他如广播为36.9%(1 253人)、街头广告为25.1%(852人)、朋友交流为21.9%(746人)、医生为9.0%(307人)。

    2.4 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他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人群对艾滋病、性病预防、性知识和性行为、怀孕和避孕措施、艾滋病疫情形势等知识、信息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见表1。
, 百拇医药
    2.5 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需求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选择不同。调查的9种健康教育方法中,6种方法的选择男、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变得越来越开放,性行为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丛黎明等[2]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在校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现象越来越宽容。胥兴春等[3]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比潘绥铭教授1991年调查得到的比率要高。笔者调查显示有12.2%的大学生有性行为经历,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可能与大部分学生首次性行为对象是恋人有关,他们认为和恋人、同学发生性关系是安全的。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人群中存在商业性行为,在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50%左右。说明大学生日益开放的性观念、性行为与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不同步的,大学生通过性接触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正不断增加。
, 百拇医药
    调查发现大学生既往获得的艾滋病知识、信息主要来自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而不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因此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比较片面。这一结果与郭玉钗等[4-7]的调查接近。在最近1 a中大学生获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服务主要是收到过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笔者认为当前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针对大学生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仍然以知识普及为主,提供的相关卫生服务尚不能满足大学生人群需求。韦辉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中采用专题讲座、同伴教育等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陈晶琦等[9]的研究认为,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培训可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和技能的形成。因此,应加强行为干预和提供可以获得的卫生服务,促成和强化大学生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并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通过对男女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在内容上趋同而方法上求异。说明这一人群处于相似的行为水平;另一方面又由于性别的差异,男女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接受程度并不完全一样。女生更喜欢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材料学习和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而男生比女生更愿意接受同伴教育、面对面咨询、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方法。孙建萍等[10]的调查认为,不同专业、性别、年级、生源地大学生的性观念及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在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应该考虑到性别等因素,采用目标人群愿意接受的方法。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胡珍,史春琳.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行为调查报告.青年研究,2001(12):31-39.

    [2] 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等.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33-535.

    [3] 胥兴春,刘电芝.大学生1 638名性行为和性观念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45-746.

    [4] 郭玉钗.河北省某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6,12(5):559-561.

    [5] 陈英,丁贤彬,蒋雪飞,等.重庆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调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OO6,7(4):277-279.
, http://www.100md.com
    [6] 向伟能,刘文导,鲁尧.广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165-166.

    [7] 詹素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要求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3,10(5):642-644.

    [8] 韦辉,陆焯平,聂绍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2):900-902.

    [9] 陈晶琦,张立华,刘英.生活技能培训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3-224.

    [10]孙建萍,孙建红.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45-646.

    (收稿日期:2007-08-15;修回日期:2007-11-15), 百拇医药(陈 钢 潘晓红 马瞧勤 杨介者 徐 云 蔡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