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38738
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王艳芝 李彦牛 杨 轶
第1页

    参见附件(288KB,2页)。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179 B 84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750-02

    【关键词】 自杀;态度;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自杀是蓄意或自愿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 于精神病,在病理性激情、幻觉或妄想影响下都可出现自杀行为[1]。弗洛伊德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 认为,自杀是一个人经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而导致的行为。这种刺激不仅可 以使一个人倒退为更原始的自我状态,也可以使人将对别人的攻击、对社会的对抗内向投 射于自己,形成自残或自伤。也就是说,自杀的大多数人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面临强大的 心理刺激、形成内部心理冲突的正常人[2]。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前3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中国则是15 ~34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大学生自杀尤为突出。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一般人口的 2~4倍,高于同龄非大学生年轻人,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4]。大学生自杀占 非正常死亡第1位[5-6]。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自杀预防教育,己成为高校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认识和态度,探讨引发自杀态度和倾向的 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开展有效的自杀预防和自杀危机干预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 究对目前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以及自我接纳、安全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关 系予以关注,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及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 北科技大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3 750份,回收有效问卷3 588份,回收有效率为 95.6% 。其中男生1 236名,女生2 352名;文科学生1 782名,理科学生1 806名;已恋爱学生 1 422名,未恋爱学生2 166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7 ],共29个题目,分为4个因子,即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 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 态度。采用1~5级记分法,计算每个因子的条目均分。≤2.5分为对自杀持 肯 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为反对、否定、排 斥和歧视态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