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489721
包头市部分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霍建勋 关明杰 杨翠英
第1页

    参见附件(309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包头市恋爱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性行为状况,为该地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513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恋爱大学生581名,非恋爱大学生932名。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 结果 恋爱大学生性知识水平略高于非恋爱大学生,但整体正确认知率仅在50%左右。恋爱大学生性观念、态度超前、开放,其性行为发生率为13.77%;男女恋爱学生分别达到19.93%和8.00%,均高于非恋爱大学生。 结论 恋爱大学生群体是易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应以性知识传播、行为指导和服务相结合。

    【关键词】 性;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目前,大学生恋爱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且恋爱与婚前性行为直接相关 [1] ,所以倍受高等院校、社会各界和家庭的关注。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当事者的身心损害,产生严重后果。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对正确引导大学生,特别是恋爱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很大帮助。为探索适合本地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模式,笔者于2005年4月进行了此项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包头市3所高校(工科、师范、医学院校各1所)一~四年级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89份,回收有效问卷1513份,有效回收率为95.22%。各校各年级人数比例接近,其中谈恋爱大学生581人(男281人、女300人)为恋爱组,未谈恋爱学生932人(男425人、女507人)为非恋爱组,平均年龄(21.18±3.02)岁。

    1.2 方法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一般情况、安全性行为知识、性观念和态度、性行为和边缘性行为等。调查员经过集中培训,统一指导语。学生以班为单位,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调查法,问卷统一发放,定时回收。调查前向学生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消除疑虑,并说明调查表填写注意事项。所获数据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知识状况 恋爱组与非恋爱组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接受过生殖生理知识、性知识以及性病防治知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接受率来看,数量很低。恋爱组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如月经周期最易怀孕时间、安全期避孕方法是否可靠、体外排精避孕法是否有效、紧急避孕法和人工流产最佳时期以及安全套、避孕药知识方面比非恋爱组大学生有较高的正确认知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恋爱大学生有主动寻求性知识的愿望和行动,但尚未获得正确性知识的恋爱大学生仍有很大比例。见表1。

    2.2 恋爱与非恋爱大学生在性观念、态度上的差异 恋爱组大学生有30.98%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会发生性行为,有44.41%认为会发生婚前性行为,均明显高于非恋爱组大学生(P<0.01)。此外,恋爱组大学生对他人与异性发生婚前性行为的认同率均高于非恋爱组大学生。恋爱组大学生对报刊、影视中的性描写具有较高的接纳率,提示恋爱中的大学生更希望体验性的经历,对男女婚前性行为的社会规范并不在意。而在万一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主动使用安全套或劝服对方使用安全套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恋爱者在可能发生性行为中不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自我保护能力,见表2。

    表1 包头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恋爱与非恋爱学生比较(略)

    注: ()内为接受或正确回答率/%;*P<0.05,**P<0.01。

    2.3 恋爱大学生性行为与边缘性行为现状 调查问卷中回答有过性行为经历的大学生占7.93%(120/1513),其中恋爱大学生为13.77%(80/581),非恋爱大学生为4.29%(40/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学生恋爱组有性行为经历的均高于非恋爱组,且男生高于女生。在边缘性行为方面,恋爱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恋爱组。而在手淫方面,男生恋爱组与非恋爱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在安全性行为方面,有性经历恋爱学生使用安全套者为68.75%(55/80),非恋爱者为62.50%(25/40),恋爱者略高于非恋爱者。

    表2 包头市大学生性观念与态度恋爱与非恋爱学生比较(略)

    表3 不同性别恋爱与非恋爱大学生性行为与边缘性行为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媒体中各种信息的影响,极易对大学生这个充满活力、好冲动、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恋爱大学生由于特定的情感经历和环境影响,以及正确思想教育及引导措施的滞后,使其性观念、态度超前、开放,有30.9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会发生性行为,有44.41%的学生认为会发生婚前性行为,并且已有13.77%的恋爱大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男、女学生报告率分别达到19.93%和8.00%,与国内一些报道接近 [2-3] 。此外,有性经历的学生中,31.25%未使用安全套,有45.78%的学生缺乏紧急避孕知识。由此可见,该地区大学生特别是恋爱大学生存在许多生殖健康知识盲点和混乱的性观念以及不安全性行为隐患。在性行为与边缘性行为中,不论恋爱大学生还是非恋爱大学生,均表现为男生报告率高于女生,与国内调查的一般规律相符。因此认为,高校恋爱大学生群体是易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生殖健康问题不仅使当事人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同时也妨碍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和谐,自信心的建立和学习精力的集中,所以需要特别关注。

    另外,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恋爱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远低于恋爱率,女生更是如此。表明多数恋爱大学生仍能理智处理情爱与性爱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各种制约机制的作用。这为高校开展性教育提供了条件。

    国外研究表明 [4] ,以学校为基础的性教育不会在青少年中导致较早和较多的性行为,高质量的性教育有助于推迟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该调查结果显示,恋爱大学生有更积极获取性知识的愿望,因此应详细了解他们对性知识的需求,以及产生不良性爱行为的原因。通过性教育,使其性知识不断增加、性观念更加成熟,对自己性冲动的约束能力增强,当性行为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从而避免伤害的发生。大学生性教育应该是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防御以及正确恋爱观等全面系统的性教育,并且宜尽早进行,对重点人群有所侧重。考虑到教育部2005年3月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解除在校生结婚及大学生校外租房居住的限制规定,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点一方面应当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健康行为对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洁身自好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特别是恋爱大学生要提供容易为之接受的性知识、避孕技术及避孕服务,保护他们不发生非意愿性妊娠和性传播疾病,当他们出现生殖健康问题时,不要歧视他们,而是使他们能够通过正当的卫生服务得到应有的帮助。

     4 参考文献

    [1] 王春生,张蓓.湖州市大学生性知识、性意识、性行为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79.

    [2] 谭永平,张立英,董兆文,等.北京地区某大学生中非婚性行为状况调查.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0,9:400.

    [3] 赵晓进,毛健民,卢芹,等.河南某高校大学生性知识和性行为性别差异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297-298.

    [4] AJAYI AA,MARANGULT,MILL J,et al.Adolescent sexuality and fertili-ty in Kenya:A survey of knowledge,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Stud in Fam Plann,1991,22:205.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01401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