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489831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慢性肾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汪吉平 李志刚 徐桂霞 骆俊秀 单新莉 李 虹 王孝慧
第1页

    参见附件(27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病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将65例青少年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3名),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8周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实验组抑郁量表得分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肾病青少年的抑郁状态。

    【关键词】 精神治疗;抑郁症;对比研究;肾变病;青少年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 Patients of Chronic Nephropathy/

    WANG Ji-ping* ,LI Zhi-gang,XUGui-xia,et al.

    * Center of Blood Purification,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Anhui(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 patients of chronic nephropathy,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improving their living quality.Methods Sixty-five adolescents with neph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2cases in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normal treatment;33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treatment.At the beginning and after eight weeks treatment,results of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est group,scores of SD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trol groups.After the treatment,scores of SDS in test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control(P<0.01).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for depression of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nephropathy.

    【Key words】 Mental healing;Depression;Comparative;Nephrosis;Adolescence

    慢性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青少年慢性肾病患者在此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他们又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性格特征极不稳定,受病痛的困扰,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从而易产生抑郁症状。笔者通过对慢性肾病青少年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病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1年1月~2006年1月某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病青少年患者,共98例,年龄在12~17岁。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1] 评定抑郁情绪,有抑郁症状的65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男20名,女12名;其中原发性肾病28例、继发性肾病4例;病程6个月~3a。对照组男20名,女13名;其中原发性肾病28例、继发性肾病5例;病程5.5个月~3a。

    1.2 干预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另给予心理干预,方法如下:(1)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检查治疗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加强心理护理和帮助患者宣泄疏导。根据不同个体采用开放式(从患者的回答中继续提取)、启发式(患者不愿意说出的问题,采取启发、诱导)、讨论式(护患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可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的交谈方式。交谈时注意周围环境,病室内较安静,适宜的室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每次15~20min,每周2~3次,共进行了8周。通过适当的询问,如患者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经济来源、学校及学习情况、心中是否有顾虑等,鼓励患者进一步开放自己,倾诉其内心的苦闷和不快,使不良情绪宣泄出来。(3)加强慢性肾病知识的宣传。利用讲课、宣传栏、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该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情况,树立治疗该病的正确态度,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让患者知道慢性肾病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讲述一些病人顽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事迹,乐观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4)鼓励家庭成员支持和参与。向家属强调情感与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属陪伴,并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5)在病情允许下,指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阅读书报等,分散注意力。

    1.3 评价方法 采用相同测试表,分别在干预前后对2组进行SDS评分,并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在干预后抑郁量表得分比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得分变化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慢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不同的心理反应会给慢性肾病患者带来不同的影响 [2] 。持续不良的心理刺激将会导致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脑功能失调、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加重疾病的发展 [3] 。反之,积极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途径调动机体的潜能,缓解心理应激原的冲击,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唤起患者积极的适应应对机制。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抑郁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抑郁情绪得到改善。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以促进慢性肾病青少年患者的整体康复。国外研究证实,通过实施心理适应性训练可提高患者对多种心理应激因素的应对及适应能力,从而对疾病进程及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是维持患者生理、心理良好状态的重要措施 [4] 。心理干预首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5]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心理干预成功的关键及基础,因为青少年患者心理往往较为敏感而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6] 。另外,社会、家庭因素也是加重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原因之一 [6] 。因此,应多鼓励家属、亲友、同学与其交流并给予照顾,让患者感到社会、家庭、学校对他的重视,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 缓解其抑郁情绪,正确对待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1-194.

    [2] 傅文录,李雪梅.心理、饮食和运动在慢性肾病蛋白尿中的治疗作用.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289-290.

    [3] 骆俊秀.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全科医学,2003,3(3):245-246.

    [4] TSAY SL,LEE YC.Effects of an adaptation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Adv Nurs,2005,50(1):39-46.

    [5] 陈志红,谭媛平,赵瑞成.心理护理干预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的影响.湖南中医杂志,2005,21(1):51.

    [6] 唐登华,潘成英,漆红.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68-470.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徽 233004;蚌埠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