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解放军健康》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84238
加强重大非军事行动中对青年官兵的心理疏导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解放军健康》 2008年第5期
     军队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军一直把参加抢险救灾等重大非军事行动作为一项人民军队应尽的义务。最近,笔者围绕着在执行重大非军事行动任务时如何加强对青年官兵的心理疏导等问题,专访了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主任、工程兵指挥学院院长厉新光少将。

    救灾官兵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笔者: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是什么时候成立的?都参加了哪些重大的心理救援行动?

    厉新光: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成立于2005年6月,主要承担全军心理教育训练骨干培训任务,已为全军和武警部队培养了4000余名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行为训练骨干。“中心”成员致力于军人心理恢复的研究和实践,先后参加了抗击非典、福州山体滑坡重大灾害、“4·28”胶济铁路重大事故的灾后应急心理恢复干预工作。

    笔者:在重大非军事行动中,部队官兵可能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厉新光:面对艰巨繁重的救灾任务、持续接触死亡等惨烈场景,大多数救援官兵心理压力骤然加大,部分官兵可能出现急躁、恐惧、厌倦、抑郁等心理反应,约2%的官兵可能出现较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笔者: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厉新光:创伤后应激障碍(英文缩写为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笔者:在这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部队官兵中出现这种应激反应的多吗?具体都有哪些情绪表现?

    厉新光:出现PTSD症状的官兵虽然是极少数,但“一人向隅、众人不欢”,极易在官兵中引起情绪传染。成都军区某训练基地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内就赶到绵竹市汉旺镇开展救援,先后救出生还者100多人,挖出遇难者遗体800多具,绝大部分救援官兵都目击了血肉模糊、肢体残缺等惨烈场景,多数官兵参与了抬放掩埋死亡人员、为死亡人员整理衣物等处理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