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453020
最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从束手无策到曙光初现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大众医学》 2019年第5期
     大众医学:很多人都知道,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了解的人却并不多。什么是三阴性乳腺癌?这种类型的乳腺癌是不是更凶险?

    邵志敏:三阴性乳腺癌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目前的治疗手段很有限,患者预后较差。

    乳腺癌是个“大家族”,可细分为腔面A、腔面B、Her-2阳性和“三阴性”四个亚型。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都没有表达的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免疫组织化学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5%左右。

    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抗癌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在肿瘤上找到作用的“靶子”,这个“靶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药物靶点。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这三个治疗靶点,内分泌治疗和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均无效,患者往往只有化疗“一条路”,疗效不佳,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正因为如此,三阴性乳腺癌堪称乳腺癌中最“毒”的类型,也是乳腺癌学界面临的一道世界性难题。

    大众医学: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最新发布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邵志敏:我们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并不是单一的类型,而是可以分为多个亚型。

    我们研究团队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对465例三阴性乳腺癌标本进行研究,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队列多组学图谱,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证实,三阴性乳腺癌不是传统认识中的单一类型。它也是一个“家族”,可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患者存在生存期差异,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敏感性也不同。根据表面蛋白的不同特征,我们将三阴性乳腺癌分类并命名为4个不同的亚型: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和间质型。这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多维大数据系统提出的三阴性乳腺癌分类标准。

    大众医学:将三阴性乳腺癌细分为四个亚型,有什么重要意义?

    邵志敏:对三阴性乳腺癌不同亚型的分析,为科学家寻找相关治疗靶点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

    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不同亚型的进一步分析,我们找到了不同亚型独特的基因位点。而不同亚型独特的基因突变是临床转化研究的“航标”,有助于医学专家有的放矢地选择治疗方案。比如,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其癌细胞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提示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腔面雄激素受体型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Her-2基因突变,提示靶向治疗可能有效。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针对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FUTURE研究。该项目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立项,拟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不同靶点精准地分成4型、7个不同的靶向臂,力争尽快研发针对三阴性乳腺癌不同靶点的药物,最终实现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分类而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化疗后耐药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这项研究将带来生机和曙光。

    大众医学:目前,乳腺癌仍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统计数据提示,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高达93.59%。那么,提高乳腺癌疗效的关键是什么?

    邵志敏: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乳腺癌的诊治和研究方面是上海乃至全国的一块“高地”。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相结合,病理及影像诊断辅助的“复旦肿瘤”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可以为不同分型、分期的乳腺癌患者提供全疾病周期的管理和个体化规范治疗,使患者不出国门便能获得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治疗效果。

    为完善治疗的全周期管理,乳腺外科率先尝试在外科嵌入专职化疗专家,组成一支乳腺癌综合治疗小组,实现病理诊断、影像诊断、外科规范治療、放化疗的“无缝连接”,使患者享受集成式、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对于一些难治性或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来说,积极参加临床试验,也有望获得较好疗效和生存获益。这些临床试验都是高水平的多中心研究,基本与国际同步,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参与。近期,我院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对2008-2016年初治的2万余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提示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93.59%,处于全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分期、亚型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甚至超过美国。

    大众医学:对于普通女性而言,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苗头”?

    邵志敏: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直接决定疗效和预后。

    乳腺癌发现得越早,疗效和预后越好。我院患者的随访数据显示,0~I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4.28%,IV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9.36%。发现较早的0期和I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做保乳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术后不需要化疗,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高;反之,如果发现过晚,肿瘤已经很大,甚至已经发生远处转移,不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疗效往往也不尽如人意。

    为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蛛丝马迹,女性从20岁起就应每月进行乳腺自查。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如乳腺癌家族史、未育或35岁以上初产妇、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女性等)的女性从35岁起、其他女性从40岁起,应定期接受乳腺B超联合钼靶的筛查。45岁以上女性可每两年进行一次钼靶筛查(对于部分致密型乳腺,结合超声仍有必要),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