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25424
解读狂犬病5大困惑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大众医学》 2019年第3期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人體中枢神经系统,人得了狂犬病后,初期在愈合的伤口或周围有痒、痛、麻及蚂蚁在爬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痉挛、流口水、瘫痪等症状,最后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过5日,病死率是所有传染病中最高的,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

    由于狂犬病“可怕”,人们对狂犬病产生了很多误解和误读。现在网络信息很发达,也导致了一些错误知识的快速传播。

    困惑1:狂犬病有超长潜伏期吗

    解读:

    被带病毒动物咬伤而感染狂犬病病毒到发病的时间称为潜伏期。很多人都在误传关于狂犬病潜伏期的说法。常见的是“潜伏期从几天到十几年都有”。为此,被咬的人惴惴不安,终身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狂犬病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伤口的严重程度及其距头面部的远近、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病毒的毒力等。但实际上,世卫组织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1年以上罕见。

    困惑2:手脚发麻与狂犬病有关系吗?

    解读:

    人在患狂犬病后,期初在愈合的伤口或周围,可有痒、痛、麻及蚂蚁在爬等异常感觉。如果被咬伤后未接种疫苗,不久以后,咬伤部位出现发麻等症状,也许是狂犬病的早期症状。不过,狂犬病的病程非常短,十天内必发病。如果这样的症状超过十天或更长时间,就与狂犬病无关,往往是对狂犬病过分恐惧、焦虑造成的。

    困惑3:咬伤没出血,不需要注射疫苗吗

    解读:

    狂犬病预防必须掌握三个关键,即第一时间伤口处理、接种疫苗和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被动物咬、抓伤后,首先要判断受伤的严重程度,然后再据此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①如果是完好无损的皮肤接触到动物的分泌物,那么属于I级暴露,无需进行任何处置。②如果是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暴露,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I级暴露和Ⅱ级暴露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破皮,有些伤口用肉眼无法区别时,可以用酒精棉球轻擦伤口,若有疼痛感即可判断破皮。③如果是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则为Ⅲ级暴露,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Ⅱ级暴露和Ⅲ级暴露最大的区别是有无出血。

    特别强调的是,出现以下情况时,无论伤口情况如何,一定要按照Ⅲ级暴露处置:伤人动物看起来有病或表现不够正常、伤口或黏膜受到动物唾液的污染、伤人动物无端咬人。

    困惑4:过了“时间点”没必要打疫苗吗

    解读:

    接种狂犬病疫苗没有时间限制,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事实上,被狗咬伤超过24小时,接种疫苗仍是有必要的。只要在疫苗生效(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作用。

    困惑5:手脚发麻是疫苗的不良反应吗

    解读:

    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比较好,主要是局部红肿、硬结等轻微不良反应,少数人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等全身症状,过敏、神经系统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则罕见。

    若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也出现手脚发麻等症状,可能是对狂犬病的恐惧、焦虑造成的,与狂犬病症状无关,也不属于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百拇医药(胡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