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53875
风湿病缠绵难愈诊治需着眼整体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大众医学》2017年第12期
     风湿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缠绵反复,病程较长。苏励教授认为,其治疗不能仅局限于痹证本身,顾护脾胃及预防外感也尤为重要。临床诊治中,他衷中参西,将中医整体观灵活运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中,不仅注重人体脏腑经络的联系,也将先天禀赋、自然气候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其中,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尽早运用活血化瘀药

    对于风湿性疾病而言,血瘀是贯穿始终的一种病理状态。久病可见关节肿大畸形、疼痛固定不移、局部关节皮肤晦暗等瘀血痹阻之候。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风湿性疾病早期,患者尚未发生关节肿胀畸形,中医辨证也未见明显瘀象时,一些反映瘀血状态的理化指标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纤维蛋白原、血黏度增高,血沉增快等。近年研究发现,血液的高凝状态和微循环障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之一。这提示在风湿病出现之前,或在疾病初期就有“瘀”的存在。因此,其治疗重在一个“通”字,应未病先防,尽早运用活血化瘀药,不必等瘀象显现时再用,逐瘀通络应贯穿风湿病治疗始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红花、延胡索、当归、川芎、鸡血藤等理气活血通络药物;对症状较重者,可用莪术、三棱、三七、地鳖虫等破血行瘀,甚者用水蛭、穿山甲、全蝎、蜈蚣等活血破瘀、搜风剔络之品。

    治痹当先实脾

    风湿病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久而可见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之证。加之疾病治疗一般需持续服药,有时长达十数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