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561261
糖尿病患者:及时补水,你做到了吗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大众医学》2015年第3期
     水,生命之源

    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水以其特有的作用成为人类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如果将目光聚焦于水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上,我们可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

    ●水可以溶解多种营养素,利于其吸收、转运和利用,有助于维护糖尿病患者的营养。

    ●水可以稀释血糖。

    ●水可以稀释血黏度。

    ●水可使含氮废物排出。

    ●水有助于排便。

    ●水可以“清洗”泌尿道,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的风险。

    ●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易成为“缺水一族”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常于不知不觉中,成为“缺水一族”。在高血糖状态下,不仅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发生障碍,更有体内水代谢的紊乱。

    ●留不住水 因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机体要通过排出更多的尿液来排出更多的糖,同时也带走大量水。由此造成许多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等问题。

    ●饮水不足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口渴中枢功能衰退,主动饮水能力降低,加之对多饮水存在种种顾虑,甚至人为减少饮水量,导致每日饮水量远远没有达标。

    留不住,饮不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患者成为“缺水一族”。

    缺水危害不容小视

    糖尿病患者处于缺水状态,加之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功能减低,血糖可能因此大幅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其结果引起高渗性尿量增多,致使身体内的水分进一步丢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更有甚者,由于脑细胞脱水、脑供血不足,可发生精神症状,如表情迟钝、神志恍惚、烦躁或淡漠,造成所谓的“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延伸阅读:人体“水”的进出量

    水,每日摄入的三个来源:

    * 饮水:每日1000~1500毫升。

    * 膳食中所含水:每日1000毫升。

    * 食物氧化后产生水。

    水,每日排出的四条途径:

    * 肾脏:每日尿液 1000~2000毫升,最少为500毫升,否则会影响代谢废物的清除,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成分的稳定性。

    * 肠道:每日从粪便中排出水50~200毫升。

    * 皮肤分泌:在气温较低时,每日有 350~700 毫升未被觉察的汗液分泌。在高温情况下,每日汗液排出量可高达数千毫升。

    * 肺脏:正常人每日呼出水量达250~350毫升。

    走出“怕饮水”的误区

    有的糖尿病患者害怕饮水。他们看来,“多饮”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还会造成“多尿”。因此,为了“控制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减少饮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恰恰颠倒了“多饮”和“多尿”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多饮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迫使身体增加尿量,以排出过多的糖分;而尿排得多,身体丢失水分过多,不得不多喝水,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简而言之,糖尿病患者是“多尿” 引发“多饮”,而非 “多饮” 导致“多尿”。

    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肾脏、心脏疾病等问题,也不存在水肿及其他限制饮水的情况,要多饮水,每日保证6~8杯水(1500毫升~2000毫升)。同时,注意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尤其在夏日,不要等到渴了再喝。当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限制饮水,防止体内存水过多而加重机体负担。

    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天不能忽视的两杯水

    1.晨起一杯水

    晨起饮水,目的是补充前一夜丢失的水,并稀释血液,降低血糖和血黏度,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特别的意义。研究表明,白开水是承担这一任务的最佳选择。任何含盐、糖、油或兼而有之的饮品,不论浓度高低,都不能起到白开水的保健功效。相反,可能造成血液的进一步“浓缩”。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晨起喝一杯淡盐水,这样做没有必要。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对盐的需要量很小,仅为每日2-3克,自然饮食完全可以满足。如果没有大量出汗或其他特殊需要,没有必要喝淡盐水,特别是没有必要养成喝“淡盐水”的习惯。有时为了口腔消毒或缓解咽喉肿痛,用淡盐水漱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这与喝淡盐水不是一回事。

    对健康人来说,增加盐的摄入量可能也会升高血压。不过,升高的结果还不至于造成血压“出界”。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是“雪上加霜”,会导致血压升高和血压波动。

    清晨,是一天中血压最高、血黏度最高的时候。对伴有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清晨是病情波动的最危险时刻。因此,任何促使血压升高的因素都应避免,如喝淡盐水等。

    2.睡前一杯水

    睡前喝一杯温水,约200毫升,不仅可以补充晚间对水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清晨至上午期间,血黏度增高与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血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一定的规律:早晨4~8时血黏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早晨再次达到峰值。

    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血黏度增高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至少可以肯定,养成睡前饮水的习惯对预防脑血栓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