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3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62443
进补大戏开锣,静心体验膏方国粹(6)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大众医学》2013年第11期
     亦药亦文

    —— 去膏方门诊体验中医文化之旅

    胡国华

    中医的膏方已被世人称为“神奇的膏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燎原之势”,更有港澳同胞、国外友人视膏方为“珍品”,求名医开膏方。当然,今有某些医家以“多开快开”“药贵价高”为荣,医师交流培训也多从技术入手,病家求膏方,犹如看一般门诊无从细细品味,膏方中的文化内涵多有忽略,被人慢慢淡忘。

    在膏方门诊,如果细心体会,应该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

    整体为要

    膏方首先是药,疗效是根本,对证则佳。膏方非人人可用,掌握适应症尤为重要。有人自学膏方,误以为阴虚体质就服“玉琼膏”“地黄膏”,血虚就服阿胶。然单纯虚证的体质很少,临床多挟痰、湿、瘀、滞,需虚实兼顾,整体调节。开膏方最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为基础,从患者的上下、里外、寒热、虚实,整体辨识。

    有一患者,其同事是更年期综合征,服某膏后症情缓解。于是她也按此方配了一料,但服后症情反而加重。邀我诊时,我发现她虽也有潮热汗出、心烦少寐,但伴腹泻便溏、小便频数,舌淡苔白厚腻。此非某膏针对之肝旺肾虚,而为脾虚湿浊,心肾不交,另拟健脾化湿、补肾宁心之膏,缓缓调治见效。

    慢性病者服膏要有“祛病如抽丝”的思想准备,要打持续战,生活起居规律,饮食调养适当,情绪疏导,万不可急功近利。

    大医精诚

    医家没有扎实过硬的中医理论功底,是很难开具一张水平高超的膏方的,而要做到辨证精准、治则周全、选药精当、配伍合理、统筹兼顾,就要详细审察患者病情和体质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医家必定要安神定志、耐心询问、细心揣摩、权衡用药、多加观察思考,斟酌细节周祥考虑,来不得半点马虎。正如孙思邈所言:“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侯以审之。”“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完整脉案

    一张膏方应有完整的脉案,但又与普通门诊病历截然不同。膏方的书写一般要求阐述患者之体质、症状和体征,探求病因,推演病机,确立治则治法,有的还要论述其选药配伍原则,叮嘱煎熬要求、服法注意事项等,用语古朴典雅,以文言文书写膏方仍为医家所推崇。膏方的“脉案”能真实反映医家的中医理论功底和辩证思维水平。体现了医者深厚的古代文化修养。

    人文关怀

    膏方处方中体现出对求方者的真切关怀,也是膏方门诊特有的。如在开具处方前阐述清楚治则治法,之后会专门加一句“以期早日安康”“以冀来年病除体健”“以冀健康长寿”等祝福之语。并在处方后指点预防、保健、服用注意事项、服法,如服膏期间忌辛辣、刺激、油腻、烟酒,若遇感冒、发热、泄泻则停服,等等。有的医家则盖上专门制作的图章,有的还专门提示一下养生之道,附上祝福之语,人文关怀,点滴可见。

    收藏珍品

    膏方用纸一般多有讲究,纸张底纹古朴典雅,厚薄适中,可以折叠,便于保存。有的毛笔书写,从右往左,竖排而下;有的繁体书写,膏方撰写需布局合理,疏密有致;有的药名三字,体现道地;有的日期记录上既有公历,也有用传统年历及节气标记……如此一来,很多名家的手书膏方成了一件难得的艺术品,赏心悦目、耐人回味,常被后人或病家精心保存,视若珍宝。

    我院出版的《冬令调补择膏方》一书中,收纳了诸多由学生整理的中医前辈名家膏方,既是初学膏方的参考书,也是对前辈的经验发掘,更是中医界的艺术瑰宝。我还曾为《神奇的膏方》一书题字,“膏方是药,亦是文化,服膏疗疾,享受国粹”。这也是我对膏方这一特殊剂型的真实感悟。 (苏励)
上一页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