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66232
感冒发热了,发汗中药=退烧西药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0年第2期
感冒发热了,发汗中药=退烧西药吗?

     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都会出现发热。感冒发热了,有些患者选用退热西药;有的则服用一些发汗中药,也有的则混合交替应用。在服用中药发汗药或西药退烧药后,都会有一定的出汗,随后体温下降。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发汗药=退烧药。其实不然,让我们来看看两者的不同。

    详解

    1、退热机制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机体感受了外邪,人体的正气(即通常所谓的抵抗力)与作用于人体的外邪相争而引起发热。因此,中医退热强调祛除外邪,让邪有去路。发汗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发汗以解除病邪。

    中药着重于从病因上退热。根据感受外邪的不同性质和患者的不同症状,可选用不同的发汗中药并做适当配伍。

    西医认为感冒时出现的发热症状是机体对感染微生物、免疫复合物或其他炎症因子等反应的结果,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所致。因此,西医退热主要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PG)合成,使散热过程增加(此时可有汗出现象)而起作用,但不能使体温调定点降至正常。

    西药着重于对症治疗。多数退热西药同时有止痛、消炎、抗风湿的作用。

    2、起效时间及退热效应

    中药退热的起效时间相对缓慢,一般在服药后1~2小时开始出汗,热度减退。但热度一旦降下来后,退热效应持久,一般不会退而复升。同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退热西药起效迅速,多在服药后半小时开始出汗、热度下降;退热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改善机体功能等,应用广泛。但其主要是对症治疗,不能去除发热的病因,也不能阻止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合并症的发生。服退热药后,体温虽能因汗出而迅速下降,但容易降而复升,反复不愈。同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甚则胃出血、皮疹、哮喘发作等。

    注意

    感冒发热患者所服用的发汗中药,应由中医师辨证处方,并适当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因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发热时,服药后应适当增加衣被,喝适量热水或热稀粥,以促使和加强发汗力量。

    发汗中药的煎煮时间不宜长,多在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服用退烧西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听从医生的指导。

    无论是服用发汗中药还是退热西药,患者都应注意下几点:

    1、汗出热退后停药,不可随意应用。尤其是那些体质虚弱的患者,在选用发汗作用显著的药物时当慎重,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汗出情况、血压、心跳等反应。

    2、汗出热退后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被。

    3、服药期间应多饮水、饮食宜清淡,适当食用西瓜、生梨等水果。

    4、汗出热退后应休息,不可冒然活动。同时应观察体温是否复升、是否出现变症。, 百拇医药(杨柏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