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66279
十大原则:助你提高降压质量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0年第2期
     “血压控制得好不好”是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非常关心的事。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大家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降压治疗不仅要“量”,更要“质”,即血压值要达标,降压的质量也要高。

    所谓降压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降压是否平稳、有效?②心脑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是否有所减少?③患者依从性好不好?④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提高,能否从降压治疗中获得最大效益?综合近年来国内外降压治疗的新理念,下列十大原则将帮助大家提高降压质量。

    1. 更低

    “更低”,强调的是降压治疗应该达标,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者,以及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

    2.更早:

    “更早”,指的是尽量在病变早期,就把血压控制好。上肢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这一高血压诊断标准已沿用多年。数年前,美国的一项涉及数百万人的调查证实: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成正比,并将正常血压定义为小于120/80毫米汞柱,血压水平处于120~139/80~89毫米汞柱的,称为高血压前期。高血压前期患者日后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大大高于理想血压人群,且从115/75毫米汞柱开始,血压每增加20/10毫米汞柱,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1倍。

    因此,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者,在高血压前期(血压偏高,尚未达到140/90毫米汞柱的诊断标准)就应开始干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