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9年第12期
编号:11852326
寒咳、热咳,分清后再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9年第12期
     生活实例

    近几日,天气反复变化,老周家的孙子毛毛不慎感“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服用几天抗生素,毛毛的热退了,但咳嗽不见好转,痰量增多,颜色较黄。爷爷老周是一名老慢支患者,止咳化痰药是他的必备药。因而他自作主张,将家中的消咳喘给毛毛服用。治疗1周后,毛毛的咳嗽仍未减轻,痰液更加黏稠,难以咯出,似乎有块东西堵在嗓子里咳不出来。老周慌忙将毛毛带到医院,医生问明病情后告诉他,毛毛服用止咳药不当,不仅咳嗽不见好转,也使痰液更加黏稠。

    老周听了医生的解释还是不明白,都是咳嗽咯痰,平时自己一吃消咳喘就好,为何毛毛就无效,还加重了咳嗽,医生耐心告诉他:“你咳嗽时是不是咳白稀痰为主,毛毛是不是咯黄稠痰?这就是咳嗽的区别。你是寒咳,毛毛是热咳,用药自然不同。消咳喘药性偏热,适合你的寒咳,但不适合毛毛的热咳。”老周这才明白,原来咳嗽药也分寒热,需要分清后才能用。

    中医证型十分复杂,一般人很难掌握。简单地区分,可分为寒咳和热咳两类。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之分,随意选用,可致病情迁延不愈,甚则加重。故应辨证用药。

    寒咳:宜用辛温类药物

    临床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或有白色泡沫,病初起时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