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09329
血压达标的根本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8年第10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胡大一教授说:“降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使血压正常,更主要的是预防发生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国内外已完成的许多临床试验表明,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使血压获得长期而平稳的控制,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在经济上,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支出远远低于高血压引起并发症时所需的费用。”

    (摘自《降压药应终身服用》2003年5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日渐改善,超重或肥胖的人数不断增加,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使更多人存在过大的精神压力。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高血压患者增加1倍)。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远远不够,许多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坚持降压治疗甚至根本不治疗。因此,与5年前相比,我国高血压治疗率与达标率不增反降,防治情况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鉴于这一现状,我刊再次邀请5年前曾为我刊撰文《降压药应终身服用》的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胡大一教授为大家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以使更多高血压患者能长期接受降压治疗,将高血压的危害降至最小程度。

    胡大一教授:对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治疗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降压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因血压升高所导致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通过有效降低血压并使血压达标,可以显著减少上述器官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完成的大量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下面,给大家谈谈长期降压治疗中的2点注意事项。

    1、平稳降低血压好处多

    高血压达标率是降低高血压危害的主要措施,而提高患者长期治疗率则是提高血压达标率的重要前提。为了有效降低血压并使之达标,至少2/3的患者需要应用两种甚至更多种类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短期内明显波动容易增加主要脏器损害的危险性,因此,目前更加重视“平稳降压”。由于以前常用的短效降压药物(如心痛定等)降压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不利于平稳降压。因此,有条件的患者应尽量选择作用时间较长的长效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物可以在数周内使血压缓慢下降,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血压波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器官保护作用。由于长效降压药物一般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服药数日后发现血压无明显下降就急于换药。

    2、保证收缩压达标

    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水平与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降压治疗中应首先保证收缩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至少应将收缩压降至140毫米汞柱以下,如患者已经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肾衰竭或同时患有糖尿病,则应将收缩压降到130毫米汞柱以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的患者,只要收缩压达标,多数情况下舒张压也会达标。许多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无明显增高,此时仍要注重降低收缩压。只有如此,才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所致的危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