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8年第8期
编号:11674665
维护和谐身心 缓解浮躁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8年第8期
维护和谐身心 缓解浮躁心理

     洪昭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

    奥运会不但是技巧的比赛、体力的抗衡,也是心理的较量和精神的博弈。奥运会倡导人们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一致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健康是躯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是完美的健康。

    心理调养是获得完美健康的金钥匙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由四个元素组成:父母遗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而在生活方式的60%中,合理膳食占13%,心理平衡占30%,其余因素占17%。有意思的是,这个现代观点竟与2000年前中医的传统观点“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不谋而合,都强调了心理调养的重要性,强调了心理调养是获得完美健康的金钥匙。

    快乐的心境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一种快乐心境,维护身心健康和谐和统一呢?研究证明,人的快乐与否、幸福度的高低主要不是取决于物质,而是精神;不是取决于外在,而是内心。人的观念、理念、思想和意志决定了人的快乐和幸福度。也就是说,如果个体心理能够健康平衡发展,就可以在浮躁的世界里,保持自身身心健康和谐和统一。这方面,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智慧源泉。

    有一次,笔者与金庸先生一起去看望97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季先生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他说人生主要有三大任务,就是做到三个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就能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信然,大师箴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