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
编号:11100744
治痛经,不仅仅是止痛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大众医学》 2006年第1期
     生活实例

    施×,女,18岁。临经腹痛5年,未婚。自初潮起,每经痛较剧,量多更甚,块下较舒。诊断证属宿瘀内结,寒凝胞宫,治拟温经化瘀调经,药用云茯苓、桂枝、赤芍、丹皮等。调治一周复诊,经期将至,改方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调理冲任,药用炒当归、大生地、炒怀膝等,嘱从经前三天服至经行第三天。药后经期如常,量一般,有块,较前减小,腹痛消失。按法坚持4个月经周期而愈。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这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很多患者对痛经采取的是消极政策:痛狠了就喝热水、捂热水袋、休息、自服止痛药;在精神上则强忍,虽极度讨厌但总是忍无可忍时才就医。这样,几乎每月发作的痛经就使女性对行经有一种恐惧感,这更加重了痛经的发作,以致恶性循环。

    痛经的主要症状虽然是“痛”,治疗也以止痛为效,但止痛是目的,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医生们要解决致痛的病因,以求根治;患者们也要积极就医,不能临痛服药,否则岂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理想目的?

    中医显效

    经行腹痛,究其病机大多由气滞、寒凝、热结导致经行不畅、瘀血凝滞所致,治疗离不开理气活血,温散疏通。但治疗上不能盲目止痛,单纯的止痛仅能暂缓症状,达不到治疗疼痛的作用。有的患者因宿瘀内结,凝滞胞宫,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即使经行过多如注,治法仍当宜活血化瘀,从实证论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