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1028710
里应外合治咳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日 《大众医学》 2003年第11期
     慢性支气管、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等肺系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气喘”,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慢性咳喘病。这类疾病患病率高,病史长,反复发作,屡发屡治,屡治屡发,病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质量。

    慢性咳喘病患者多有气虚懒言、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脾肾阳虚表现,在寒冷季节外邪易感之时,容易诱发咳喘病。因脾气虚弱,则运输、转化水谷精微功能衰减,痰饮内生;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不能纳气,温煦全身及固表祛邪的功能减弱,容易受寒而病。在盛夏之季,特别是七八月份入伏后,我们可以选用中药汤剂、膏剂、针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里应外合来进行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久病入络”,疾病的产生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也是外界邪气的侵入点、疾病的反应点以及中药外治的治疗点。在我们近20年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中药的穴位注射和穴位敷贴疗效最为明显。如选用含有白芥子、干姜、附子、细辛等温经散寒、化痰止咳药物的药饼敷贴在肺门之穴天突和统管一身阳气的大椎上,或辨证选用如黄芪注射液、喘可治注射液等注射在双侧的足三里。中药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节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直达脏腑经气失调之处发挥药效。

    疗程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耐受性不同而异,多为1~3个月,一般坚持3年左右。在治疗期间,患者不宜游泳或长时间使用电扇、在冷气空调的环境里作业、休息,以免寒邪内侵导致病情变化。, 百拇医药(张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