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2年第21期
编号:11029332
喷药喷出的口腔炎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日 《大众医学》 2002年第21期
     疗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时,常将药物通过喷雾剂直接喷入口腔吸入。这种给药方法起效迅速,且具有全身副作用少的优点,因而深受病人的欢迎,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一些病人在喷药后却出现了口腔炎。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起口腔炎的原因较多,如感染、创伤、局部的刺激、接触毒性制剂等,其中,由感染引起的较常见。

    口腔与外界相通,自然存在大量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口腔反复持续接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口腔黏膜局部的免疫功能下降,使口腔内出现菌群平衡失调,一些平时不致病的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可以导致口腔黏膜感染,尤其是真菌的感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喷药喷出的口腔炎。此时,病人可有口腔黏膜的溃疡病灶、异味或者吐带有血丝的唾液。

    那么,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喷药引起的口腔炎呢?首先,应该正确使用各种喷药器具。正规的制药企业一般在产品说明书上都有详尽的使用说明。每个病人在使用喷药器具前,都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不明白时应咨询有关的医务人员,做到正确地使用喷药器具。其次,每次喷药结束后,都应该用清水仔细漱口(包括咽喉部),以确保口腔咽喉部残存的药物被彻底清除,并吐出漱口水。统计表明,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以显著降低口腔炎的发病率。如果已经患了鹅口疮或咽喉炎等黏膜真菌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制霉菌素悬液清洗口腔,并将其吞服;如果用药一星期后效果不明显,可以改用克霉唑口服。口腔用的抗真菌药一般至少用至症状消失后3天才能停药。, 百拇医药(陈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