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2年第15期
编号:11029648
防止晕车的窍门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日 《大众医学》 2002年第15期
     有些人乘坐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时,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使本来愉快的旅途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晕车或晕船。

    其实,晕车或晕船不是病,因为它仅仅在特定情况下才发生,离开了行驶的车船等很快就不治而愈,也没有什么后遗症。不过,晕车或晕船时的确非常痛苦,而且频繁呕吐使人不敢喝水或进食,严重时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对晕车或晕船既不能不以为然,也不必过分担心,应着重做好预防工作。

    由于晕车、晕船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如饮食油腻、过饥过饱,乘车前未休息好、疲劳,车船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所以保证饮食清淡、适量,乘车船前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精力和体力,尽可能选择条件好、通风好的车船,避免空气污浊、人多的交通工具,有条件时平卧等,对预防晕车、晕船有积极作用。此外,乘车船前还可服用抗晕药物,如晕海宁等。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不少小窍门,编辑部也转来一些读者的心得,让我们看看它们是否有效。

    窍门一 我有一次乘车回家,和旁边坐着的女孩攀谈起来。没想到一路神清气爽,丝毫没有晕车的感觉。后来我发现,乘车时热情地与人交谈,无论跟谁,哪怕是自言自语,都不会再晕车了。(内蒙古灵心读者推荐)

    点评 晕车的出现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交谈有助于心理放松,转移对晕车的惧怕情绪,类似的办法还有看书、读报、听音乐等。不过,这些方法只对轻微晕车或心理紧张的人有效,如果不注意饮食、休息、环境等问题,晕车还是要发生的。

    窍门二 我有个同学在海运学院读书,一次聊天时,他告诉我,经常倒立或转圈能预防晕车。听他说,他们学校航海系的同学平时都要做类似运动,以预防出海时晕船。我照他的办法试了试,别说,晕车程度还真轻了不少。(广州李大牟读者推荐)

    点评 通过运动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对减轻晕车、晕船症状确实有一定效果。从生活经验中就可知道,长期生活在海上的渔民、船员、水兵等很少晕船,汽车或火车的司乘人员很少晕车,就是因为他们经常在车船中“锻炼”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适应性锻炼,反复刺激可使人逐渐产生适应,一般经过5~10天连续乘坐车船,晕车或晕船现象就可减轻或消失。不过,这种适应是不稳定的,一段时间脱离后,再乘车船时仍可发生晕车或晕船。

    海员、水兵等专业人员选拔要求是低易感受性、高适应性、高保持性,通俗地说就是对运动刺激不敏感、晕车引发的不适症状能很快减轻、适应状态保持时间长,如果不具备这三种素质,单靠锻炼是不能适应航海等专业工作的要求的。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针对前庭功能的特殊锻炼,对避免晕车有一定帮助。但由于运动的强度、频率、重复情况、周围环境与行驶中的车船存在差别,锻炼并不能完全避免晕车或晕船。不过,平时(尤其在准备乘车船时)进行荡秋千、走浪桥、练滚轮等锻炼,可以减轻不适症状。

    窍门三 我每次乘车时都把生姜切片准备好,上车后就泡水喝,有效制止晕车发生。有一次,一位乘客告诉我,用不着像我那么复杂,只要在肚脐上贴上伤湿止痛膏就好了,但我一直不敢尝试。(山西肖萍读者推荐)

    点评 抗晕药物的研究近年已有进展,一些新药没有嗜睡等副作用,如右旋苯丙胺等,已投入临床应用。将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从多个环节有效预防晕车或晕船发生,减少副作用。

    对传统中药的研究发现,生姜、半夏、天麻等的抗晕作用较好,尤其是生姜抗晕效果确切,应用简便。用3~5片生姜泡开水饮用,或开车前两小时服用生姜粉胶囊两粒,然后每天三次,每次两粒,有预防晕车或晕船作用。

    用伤湿止痛膏贴肚脐或在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穴位涂清凉油等方法,虽有很多人采用,但没有严格的研究证实其疗效,因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试试也无妨。, http://www.100md.com(刘民航 季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