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2年第15期
编号:11029652
α干扰素,战胜慢性乙肝的斗士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日 《大众医学》 2002年第15期
     正常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时,体内会产生一种对抗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像斗士一样,不但可以直接抵抗病毒,而且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机体最终消灭病毒,战胜疾病。这种物质就是α干扰素。α干扰素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还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抗肿瘤作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α干扰素有α1b、α2a、α2b三种,α1b、α2a干扰素的剂量通常用“国际单位”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首先国际单位仅仅是指α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而不能反映其他活性(如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等);其次,国际单位不能反映α干扰素在人体内的实际疗效;第三,在不同的细胞上,检测出的干扰素活性是不同的,容易造成混乱。因此,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基因工程药物均采用重量作为剂量单位,其疗效也正是取决于重量(即实际蛋白含量)。如α1b干扰素的剂量为每支10微克、30微克、50微克,α干扰素的临床应用领域很广泛,但最常见的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它是慢性乙肝首选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慢性乙肝病人如果转氨酶高于正常或者肝组织有明显慢性炎症,都适合使用α干扰素治疗。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和规范使用α干扰素,在疗程结束时,40%~50%的病人可达到完全应答,表现为转氨酶恢复正常、HBV-DNA转阴、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如深圳市肝病研究所马为民教授应用α1b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肝,每次50微克,每日一次,半个月后改为隔日一次,疗程六个月。疗程结束时,55.3%的病人达到完全应答;停药一年后复查,仍然有50%的病人保持完全应答,疗效稳定。
, http://www.100md.com
    疗程结束后长期随访发现,α干扰素还能逆转或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德昌教授总结了α1b干扰素(赛若金)30~50微克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的长期随访(2~10年)病例,发现使用α1b干扰素治疗的病人,随着时间的延长,不仅完全应答率不断提高,而且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也大大低于未使用α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国外研究资料也显示:使用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肝病人,治疗结束后5~10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治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谷丙转氨酶(ALT)一过性升高

    α干扰素治疗5~8周后,有应答的病人常出现ALT升高,有的病人表现为ALT水平阶段性波动。这反映免疫系统被激活,机体正在清除感染的肝细胞。一般在治疗后3~4个月ALT即恢复正常并伴有e抗原和HBV-DNA的转阴。ALT升高通常提示预后较好,不提倡给予降酶药。但如果出现黄疸,应停用α干扰素,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使用α干扰素。
, 百拇医药
    2.副作用

    所有α干扰素用药期间引起的副作用都是可逆的,即停药后可以恢复。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数小时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寒战、发热、乏力、头痛、肢体疼痛、关节痛、肌肉痛、恶心、心悸等。多数病人再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轻。如果这些副作用比较严重,可在注射α干扰素后2~4小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也可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以减轻症状。

    3.其他

    其他副作用如脱发等,停药后会逐渐恢复正常、暂时不必处理;也不必改变α干扰素的治疗方案,以免影响疗效。极少数病人出现外周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若降低程度较重则暂时停药,停药后大多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加用升白细胞药或升血小板药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后可继续使用α干扰素。, http://www.100md.com(邬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