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1年第7期
编号:11030121
对克隆人我们为什么说“不”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日 《大众医学》 2001年第7期
对克隆人我们为什么说“不”
对克隆人我们为什么说“不”
对克隆人我们为什么说“不”
对克隆人我们为什么说“不”
对克隆人我们为什么说“不”
对克隆人我们为什么说“不”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或说起这么一类的话:

    “哎呀,你们母女俩长得真像啊,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瞧这小伙子,不仅形似其父,连说话的音色都像!”

    通俗的话语,反映的是我们人类的遗传现象。人们在这种“相像”中,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一定有某种物质在起作用。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用科学术语告诉你我:这种物质叫“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

    1996年7月,诞生于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一只小羊,带给世界一个震惊。这只羊的身世与众不同,她没有通常意义上的父亲和母亲,但却与三只羊有关。小羊是这么产生的:首先,科学家们从芬兰多塞特母绵羊身上取出体细胞,通过一定的技术将其核置入第二只羊的去核卵中;通过电脉冲的方法使两者发生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由于电脉冲的作用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融合细胞便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胎细胞。再将成活的胚胎细胞转移到第三只母羊的子宫内进一步分化、发育……(见右下图)妊娠148天后,一只体重为6.6千克的白色小绵羊来到这个世界,科学家们为她起名为“Dolly”(多利)。

    人们通过电视荧屏或报刊杂志上的图片,看到多利与她的第一位“母亲”——芬兰多塞特母绵羊,长得一模一样:白白的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