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48779
谁更需要锻炼表达?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父母必读》 2011年第12期
     到表达能力,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孩子之间的差异,也是成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别的不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实验室就知道了。开例会时洋洋洒洒说上十几分钟,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的,肯定是美国人。听晕了之后,等你再仔细地看他手中的数据就会明白,这家伙根本就什么也没做出来,或只是做出了一个结果,剩下的全是文献检索、推理、展望。哈哈,这样说话虽然有些偏颇,当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是这样。反观中国人呢,常常是相反,实验结果拿了一堆,等上去发言时,干巴巴的实验数据一摆,几分钟就说完了。虽然很扎实,但实在没有什么听头儿。在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谚:看一个实验室的好坏,就去看这个实验室里面中国人和印度人的人数——美国人负责吹,而中国人和印度人则是为吹牛补证据的。

    宝儿和贝贝的表达问题

    从宝儿和贝贝上学以后,我才真正见识到美国孩子的表达能力之强。那时每次去接贝贝,我都会在教室里停留一段时间,为的是帮贝贝更快地适应环境。这时候,他班里的小朋友们就会跑过来,跟我谈贝贝在学校的情况,请求我和他们一起玩。那些孩子大多3岁左右,有的则更小一些,语言表达都不太清楚,可是却都能落落大方地和成人侃侃而谈,在待人接物上已经很有大孩子的风范。再看我家贝贝,在家里,表达能力绝不成问题,可是一到公众场合,或有不熟悉的人在场的情况下,就会习惯性地躲到妈妈身后不说话。慢热一阵子之后,也许会出来回答别人的问题,但还是仅限于回答,而不是自然与平等的交流。
, 百拇医药
    6岁的宝儿在语言上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但是在表达欲望上也有着同样的问题。以前送宝儿上学,经常可以看到老师身边围着一群同学,在那儿唧唧呱呱地和老师讲述家中发生的趣闻。而宝儿呢,看得出来他很羡慕这种交流,可轮到自己,就会表现得非常不自然和生硬。记得有次他的老师过生日,宝儿精心准备了生日贺卡和小礼物,但在交给老师时一声不吭。这和那些围着老师热情地喊“Happy Birthday”的美国娃娃真是没法比。

    寻找根由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表达上的差异?是老师的区别对待吗?至少我看不出来是这方面的问题。老师很喜欢宝儿,夸奖他是个比较开朗的孩子,可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呢?直到有一天贝贝的一个无意行为提醒了我,我才明白,问题很可能出在家长身上。

    交流欲望

    最近贝贝一直处于狂热学习英语的状态,天天在重复着一个句式——What’s your name?然后自编自答换上任何一个名字。我猜想这可能是学校里老师带着做的一个游戏,由此我忽然想起宝儿在一年多以前其实也玩过同样的游戏,只不过他不是自言自答,而是在我们带他出去时和任何人都能玩起来,比如收银员、保安、门卫甚至巡逻警察。那时宝儿很勇敢,无论见到什么人,他都会问上一句:“What’s your name?”尽管回答问题的每个人都非常认真,但我们依然觉得尴尬无比,觉得孩子这样很不礼貌,就多次制止过他的这种行为。现在想起来,是不是那时就给了宝儿一个错觉:主动与大人说话是不礼貌的,从而遏制了孩子与成人交往的欲望和胆量了呢?
, 百拇医药
    沟通欲望

    身处异国的我们,无论怎样努力,无论英语多好,那种文化背景的差异是抹不掉的。尽管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但我们大人与别的家长的共同话题并不多。尤其是当他们谈到棒球明星、橄榄球运动员时,我更是一头雾水,更别提某部电影中的电影明星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常常是在边上微笑着听别人交谈。这些是不是也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表达欲望呢?

    在海外的中国家庭,通常会像我们一样,早晨匆匆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离去,晚上到点再匆匆到学校把孩子接走,根本没有和老师交流的意识。而前一阵我送宝儿上学时就发现,他班上的很多同学家长往往借送孩子的工夫排着队等着和老师聊天,交流孩子一天的情况。有的全职妈妈甚至还天天到班上做义工,给孩子们读书,帮老师分作业。有感于此,到了送贝贝上学时,每天不管多急,我也都会找老师沟通几句。老师很开心,因为能有机会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而对贝贝来说,这也是在给她壮胆——妈妈和老师的关系很好,妈妈也很健谈。这样,妈妈在无形中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 百拇医药
    参与欲望

    美国的每个小学校里,都活跃着一支由家长们自发组织的家长委员会。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家委会成员中,很少有中国人的身影。就拿上次宝儿学校组织的国际艺术之夜来说,我明明知道学校绝不只有我们一家中国人,可是就只有我们一家报名参加了组织活动。这虽是小事,但也体现了中国父母不愿意参与这种学校管理和社交活动的现状。其实,在准备这种大型的学校活动的过程中,宝儿一直都在我身边看着、帮忙,虽然也添乱,但是父母的协调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与管理能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一个小插曲就是,当我在看摊时给孩子们解释那些很中国风的工艺品时,就清楚地听到宝儿在边上很骄傲地给同学介绍 :“那是我妈妈!她知道好多好多事。”

    在美国,中国孩子的成绩好毋庸置疑。不过,我确实很少听到有人夸赞中国孩子的口才好。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来说,也是一直在告诫我们要听话,要慎言,不要做出头鸟,这些品质我觉得在未来全球化的社会中是行不通的。作为家长,应该多想想看,该如何鼓励孩子学会表达,善于表达。

    如果中国孩子既会学习又会表达,那又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前景?!, 百拇医药(宝贝妈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