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06891
从进化角度探索抑郁(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10期
     1.7 个体差异假说

    该假说提出者认为将较重的临床抑郁看作为适应性反应是没有说服力的[11]。因为反复发作性抑郁不一定以生活事件为原因;轻度抑郁一定程度能使个体获益,而重症抑郁社会功能受损严重,且并不一定能得到社会支持;大范围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抑郁患者躯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抑郁使患者的死亡率增高。情感系统能促使个体快速采取应对行为来缩小有害环境影响并抓住一切有利机会,这无疑在进化上具有适应意义。但这一系统活动具有很大个体差异。倾向做出负性情感反应的多见于性格上为高神经质者[11]。高神经质者,敏感多疑,易于发现问题,而出现负性情感反应。同时由于这种敏感性及负性情绪体验,使得高神经质者为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而刻苦努力。高神经质者因此在初期具有较强竞争力,学业上较为成功,似乎具有较强适应性。但有可能存在一个转折点,在有限的高适应峰后,高神经质者常显得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易患抑郁症等多种情感障碍。由于这种抑郁状态源自螺旋式发展的负性情感体验,患者拟锁在了这种不良适应的负性状态中,而很难以普通的自我校正方法得到解脱。最近另一作者也注意到抑郁反应的个体差异,认为一些在竞争中的失败者逐步升级采用进化上的“不自主败退策略(involuntary defeat strategy, IDS)”,越来越失去自信,甘居低位,饱尝挫折感,结果将导致出现抑郁、焦虑状态[12]。而不断减少使用IDS的失败者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