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 > 20106
编号:13777792
恨铁……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现代家庭》 20106
     几乎只有这么一种恨,并不体现恨的本意,而是在于激励,鞭策,并且也只有在亲情亲密亲和的人际关系中才会发生,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妻子与丈夫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这一种恨,就是恨铁不成钢的恨。它是一种希望,虽然常常接近于无望。

    有一个做妻子的女人,恨自己的丈夫不思进取,怕艰苦,没有毅力,甘于现状——当然是女人所不如意的现状,唯有恨铁不成钢可以表达她对丈夫的态度。她以丈夫旧日的某个同学作为参照物,她以丈夫单位里的某个同进者作为坐标,一对照,原来不相上下,如今相差甚远。可以相信这样的女人在社会生活中很普遍,很众多,也可以相信被他们所恨的丈夫也很普遍,很众多。有一些做丈夫的男人,被妻子恨着恨着,真是由铁而成钢,更多做丈夫的男人,被妻子恨着恨着,依旧没有成钢。

    这些男人的妻子恨是应该的,只是当这种恨得不到回报,铁依旧是铁的时候,或许应该这么想,他们的丈夫就是铁,而不是钢,再恨他也还是铁,终生是铁,百炼未必成钢。没有地位,没有财力,没有灵气,甚至都没有花头,在任何场合,在任何阶段,他总是一个被领导者,被轻视者,被遗忘者,或许还是一个被嘲弄者,一生平常平庸,除了做一个本分的丈夫,本分的员工,再也没有大的作为,大的梦想;或许这样的男人因为很少尝试也无所谓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成功过。不必寄希望这样的人,某一天早晨醒来,突然成为了吃咋风云的伟人,成为了呼风唤雨的成功男人。能够等到的,就是早晨醒来后的一个哈欠;能够等到的,就是每天准点下班回家的男人,能够等到的,就是上菜场下厨房做家务的男人;能够等到的,就是晚上孵在沙发上看电视剧的男人。

    这真不是钢,而是铁。

    难道,铁错了吗?

    真实生活中足以被公认为成功的男人,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男人都不是钢,而在不是钢的男人中,还未必是全部铁,或许就是木头。即使木头也不是木而有错。社会不需要人人都是钢。本分做人老实工作,就是正常社会的基本;平平常常碌碌无为,就是正常社会的常态。可以成为钢的铁是应该恨的,无以成钢的铁,既恨不成钢,也就不应有恨。

    这不仅是做妻子的心态、做父母的心态、做教师的心态,也是社会的心态。

    无意说,人人应该甘于铁的现状,只在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当一个年轻女性,辞别金茂大厦上班的白领身份,而去种草莓的时候,她不是承受不起白领的压力,恰恰是为了去开辟一个草莓王国。本期《辞别金茂,到草莓地里做皇后》记录的是另一句截然不同的谚语:是金子到哪里都放光芒。还有一对夫妻应该也是循着这句话来到上海,他们有一个美丽的梦,但是这一个梦就快要实现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一对夫妻的“上海梦”,在困顿疾病中断断续续》,让人有更多的一唱三叹,他们到底是铁,是钢,还是金子?, http://www.100md.com(马尚龙)